因为大花考上大学,成了大队暂时唯一的准大学生。
也是很热闹的,一个个在苏香家想知道些诀窍。
虽说,村里除了大花和小花,没有女孩子能去学校读书。
但是也不影响他们,为了家里的孙子打听这事儿。
就算明知道,距离他们各家的孙子高考,还有好多年,但是他们就是这个的积极。
苏香对这些,挺无感的。
不是她说,他们那些个孙子,心思就不在读书上。
能不能考上大学,那都是未知数。
不过苏香也不可能低情商的说出来就是。
对她来说,她不是很喜欢,大家天天到她家来。
她感觉,在这么下去,她的好脾气都该用光了。
大花现在成了准大学生,也没有改变什么。
还是跟之前一样,趁着假期跟着一起上工。
倒是不少人,觉得大花是准大学生,那都是榜上钉钉的事儿。
都觉得大花不该跟着一起上工的,她那双手那是拿笔杆子的,不该上工弄得那么粗糙。
这要是以前,可没有人这样说,说的最多的还是她娘。
很多人说过苏香有钱没地方花,这样给家里的赔钱货读书。
这以后都是便宜别人家,觉得苏香傻。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读大学不要钱,还有些补贴。
更不要说毕业后还包工作,这可是大好事儿。
随便上一年班,就能抵消读书这些年的花销。
精明的人,一计算后他们就觉得还是划算的。
大不了多留个几年,让其给家里赚些钱。
有苏香家这么一个例子在,不少人家也开始正视送家里的女孩子去读书。
他们只是不想在女孩子身上花钱,不代表有足够的利益也不做。
在知道大花未来毕业后,能直接吃上国家粮,也是真的很心动的。
不少年龄合适的女孩子,经过这事儿,有了机会踏入学校。
她们知道给她们的机会不多,要是不拿出好成绩,那是绝对没有机会再踏进学校的。
对于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她们格外珍惜。
虽然一边读书,还得继续做着家里的活计,但是她们不在乎。
苏香觉得村里女孩子有机会进入学校也是好事儿。
早在很早之前,苏香就觉得不应该在教育上偏心。
读书方面,女孩子真的比男孩子用功。
因为她们没有试错的机会,一个不好就得回归之前。
苏香对此也是叹息的,她自己就是女孩子。
虽说不是在这个年代长大的,但是苏香甚至现在这个时代的女孩的不容易。
知道归知道,但是之前她也无力改变什么。
现在没想到因为大花这个准大学生,而完成了她想做的事儿。
苏香对此很开心,觉得这就很好。
因为女孩子也要送学校去,有些耽误给家里干活。
一些人开始鼓励张满仓去成立一个学校。
原本担心的老师问题,也在商量下,决定暂定知青。
没办法现在各家为了能有个来钱的铁饭碗,也是真的很拼的。
张满仓觉得也挺好,她本身对女孩读书也不会有什么恶感。
就是担心几个知青面嫩扛不住事儿。
更何况,这老师的岗位挺重要的。
那些孩子都是他们大队里的后背力量,担心会被知青带坏去。
他们可没有忘记知青刚来大会那会儿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