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转眼已过两个月。
这短暂而漫长的时光里,张无忌以其卓越的智慧和果敢的决策,成功地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使得江南地区的局势得以彻底稳定下来。
然而,身为大明皇帝的他,深知自己的职责所在,不可能长期逗留在江南。
毕竟,北平城才是大明的国都,而“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更是他作为一国之君应有的担当。
面对如此局面,张无忌开始深思熟虑起派谁来江南主持大局这个重要问题。
经过一番苦苦思索,他发现一时之间竟然难以找到一个完全合适的人选。
当他为此事烦恼不已时,突然间,一个人的名字如闪电般在他脑海中闪现——杨逍!
杨逍,现任大明户部尚书,不仅才智过人,而且对朝廷事务有着深刻的理解和丰富的经验。
如果能让他来江南任职,无疑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然而,要让杨逍离开京城前往江南,就必须找到一个能够胜任户部尚书一职的人。
想到这里,张无忌不禁感到一阵头疼。
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棘手异常。
毕竟,户部尚书一职关系到国家的财政命脉,需要一个既有能力又值得信赖的人来担任。
这关键时刻,张无忌决定先返回北平皇宫,与自己手底下的文武百官共同商议,集思广益,或许能够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案。
张无忌决定回北平,他的步伐坚定而沉稳,仿佛心中早已有了明确的计划。
他来到了朱元璋的家门前,这座府邸曾经被称为朱府,但如今却因朱元璋造反一事而变得门可罗雀。
朱元璋丢官去职,被软禁在家中,这座府邸也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张无忌踏入马府,心中不禁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
他知道,自己的到来对于朱元璋来说意味着什么。
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拜访,更是一种暗示,一种警告。
张无忌的心思如明镜一般,他要让朱元璋明白,他之所以还能活着,完全是看在马秀英的情面上。
从今天起,朱元璋就只能安心做一个赘婿,不再有其他非分之想。
张无忌走进院子,一眼便看到了马秀英和朱标、朱樉、朱?、朱棣母子四人正在院落里忙碌地收拾东西。
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显得有些单薄,仿佛整个世界都压在了他们身上。
朱标兄弟四人见到张无忌走进来,急忙跪地行礼,齐声高呼:“参见陛下!”
张无忌摆了摆手,微笑着说道:“几位大侄子,都起来吧,不必多礼。”
声音温和而亲切,让人感到一种莫名的温暖。
朱标等人站起身来,脸上露出敬畏的神情。
张无忌转身看向马秀英,眼中闪过一丝柔情。
他轻声说道:“大姐,临安公主府已经盖好,明天我就带你和大侄子一起回家。”
这句话如同春风拂面,让马秀英的眼眶瞬间湿润了。
她抬起头,望着张无忌,眼中充满了感动和感激。
半个月后,金銮殿上,晨曦初露。
当张无忌身着明黄龙袍,步履沉稳地踏入大殿时,满朝文武无不惊愕失色。
殿内霎时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清晰可闻。
\"陛...陛下?\"
李善长手中的玉笏差点跌落,他睁大双眼,难以置信地望着龙椅上的身影,\"您不是在乾清宫闭关修炼吗?\"
张无忌嘴角微扬,目光如电扫过群臣:\"朕闭关两月,诸位爱卿倒是清闲得很啊。\"
殿中大臣纷纷低头,额头渗出细密汗珠。
这两个月来,他们确实以为皇帝潜心修道,朝政大多交由六部处理。
谁曾想,张无忌竟暗中南下,不动声色地平定了朱元璋的叛乱。
兵部尚书徐达率先出列,单膝跪地:\"臣等愚钝,不知陛下亲征江南,未能随驾护佑,罪该万死!\"
张无忌抬手示意他起身:\"徐爱卿言重了。
江南之事,朕自有考量。\"
他顿了顿,声音陡然转冷,\"倒是有些人,趁朕不在,结党营私,图谋不轨。\"
这句话如同一柄利剑,直刺群臣心口。
殿内气氛骤然紧张,几位与朱元璋有过往来的大臣面色煞白,双腿发软。
\"陛下明鉴!\"
胡惟庸慌忙出列,\"臣等对陛下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张无忌目光深邃,似笑非笑:\"胡爱卿何必惊慌?朕说的不是你。\"
他话锋一转,\"今日召集诸位,是有要事相商。杨逍。\"
站在文官队列中的杨逍立刻上前:\"臣在。\"
\"江南初定,百废待兴。朕欲派你前往主持大局,你可愿意?\"
杨逍眼中精光一闪,毫不犹豫地拱手:\"臣愿为陛下分忧!\"
此言一出,朝堂上顿时议论纷纷。
户部尚书乃朝廷要职,掌管天下钱粮,杨逍若离京赴任,谁来接替此位?
张无忌似乎看穿了众人的心思:\"至于户部尚书一职...\"
他目光扫过几位重臣,\"朕自有安排,杨逍留下,退朝!\"
\"臣等告退!\"百官齐声应诺,鱼贯退出大殿。
不少人回头张望,眼中满是惊疑与揣测。
退朝之后,张无忌并未像往常一样直接回寝宫休息,而是特意留在了乾清宫,准备宴请杨逍。
毕竟,他即将派遣杨逍前往江南地区任职,这可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没过多久,御厨们便迅速而高效地准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酒菜。
张无忌热情地邀请杨逍入座,两人相对而坐,气氛融洽。
张无忌举起酒杯,微笑着对杨逍说道:“杨叔叔,您也知道朱元璋在江南地区造反的事情吧?
不过,仅仅过了几天,我就成功地平定了这场叛乱。
然而,江南地区的局势仍然不稳定,需要一个既有能力又值得我信任的人去坐镇。
经过深思熟虑,我认为您是最合适的人选。”
杨逍连忙起身,恭敬地谢道:“多谢陛下对微臣的信任,微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酒过三巡,张无忌和杨逍都渐渐有些微醺,但他们的兴致却愈发高昂。
张无忌与杨逍畅谈天下大事,回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不禁感慨万千。
这时,杨逍忽然放下酒杯,一脸认真地对张无忌说道:“陛下,微臣可以前往江南任职,但有一事还望陛下成全。”
张无忌见状,好奇地问道:“哦?杨叔叔但说无妨。”
杨逍深吸一口气,缓缓说道:“陛下,不悔她一直都在等待着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