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车抗旱的巨大成功,不仅稳固了格物院的地位,更让叶明在朝野间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皇帝对其“务实利民”之举赞赏有加,连带着对他兵部侍郎的本职工作也给予了更多关注。
这一日,皇帝召见兵部尚书及几位侍郎,议事主题便是北疆军备。北狄虽暂退,但小股骚扰不断,边关压力未减。皇帝尤为关切军械储备与更新情况。
兵部尚书李老大人年事已高,奏对多由左侍郎代劳。
当皇帝问及各地武库储备、尤其是弩箭、甲胄等消耗补充情况时,左侍郎呈上的却是一份语焉不详、数据陈旧的汇总文书,只笼统言称“大体充足,正在筹措”。
端坐一旁的叶明微微蹙眉。他协理兵部驿传、革新事务以来,对兵部积弊已有了解,深知这“大体充足”背后,恐怕是无数笔糊涂账。
果然,皇帝并不满意,目光扫过众人,最后落在叶明身上:“叶明,你协理部务,又精于格物计算,于武库军械之事,可有见解?”
叶明出列,躬身道:“回陛下,臣蒙圣恩协理部务,时日尚短,未敢妄言全局。然,观近年北疆战事文书及驿传所载军械损耗、补充记录,各地数据标准不一,报送迟缓,且多含糊之词。依臣浅见,军械乃国之爪牙,其数、其质、其流转,皆需清晰明了,方能如臂使指。目前之管理,恐难当此任。”
他话说得委婉,却点出了要害——管理混乱,数据不清。
左侍郎脸上有些挂不住,辩解道:“叶侍郎有所不知,各地武库情形复杂,军械制式亦有差异,统一核算确非易事……”
叶明没有与他争辩,而是转向皇帝,提出了一个具体建议:“陛下,臣恳请,可否容臣先以京畿三大武库为例,试用格物院新式登记核算法,清点盘查,建立明晰账册?若此法有效,或可逐步推广各地。如此,朝廷对武库虚实方能了然于胸。”
这是叶明一贯的风格,不尚空谈,先做试点,用事实说话。
皇帝略一沉吟,便准了叶明所请,并给了他可以调动部分兵部文吏、协同格物院人员办事的权力。
退朝后,叶明立刻行动起来。他亲自点了格物院“标准制定与推广司”两名精于数据整理的干吏,又从他协管的驿传系统抽调了几名做事细致的文书,组成一个精干的“武库清点小组”,直奔京西武库。
京西武库是储备京营军械的重要仓库。库大使见叶明这位新贵的兵部侍郎亲至,不敢怠慢,但眼神中却带着一丝不以为然。
他领着叶明等人进入库区,只见各类枪矛、弓弩、甲胄分区域堆放,看似整齐,但细看之下,同类军械新旧不一,堆放杂乱,标识模糊。
“叶大人,您看,这枪杆库,共有制式长枪五千七百余支,皆在此处。”库大使指着满满一仓库的长枪说道。
叶明没有轻信,他让随行的格物院吏员拿出特制的、印有“格物数字”和标准表格的登记册,吩咐道:“不以堆计,以支计。按不同磨损程度,分‘新’、‘堪用’、‘待修’、‘废损’四类,逐一清点登记,记录枪头、枪杆具体情况。”
他又对那几名驿传文书道:“你等负责复核,每清点完一区,双方核对数字,无误后签字画押。”
库大使愣住了,他从未见过如此细致、甚至可以说是“繁琐”的清点方式。“叶大人,这……这要清点到何时?以往都是估算……”
叶明语气平和却不容置疑:“军械关乎将士性命,岂能估算?今日便从这枪杆库开始,本官在此一同清点。”
说罢,他竟真的挽起袖子,拿起登记册,亲自参与清点。库大使和库吏们面面相觑,只得硬着头皮跟上。
这一清点,便清出了大问题。原本报称的五千七百支“制式长枪”,实际清点下来,堪用者不足四千,待修者近千,废损无法使用的竟有八百余支,且许多枪杆上标注的入库年份早已超过保养期限。
更发现有不少地方送来的补充枪械,制式、长短、粗细竟有细微差别,根本无法统一使用。
叶明看着登记册上触目惊心的数据,面色沉静,心中却波涛汹涌。这还只是一个武库的一种军械!若全国武库皆是如此,一旦大战爆发,后果不堪设想!
随行的格物院吏员则飞快地运用新式算法,将清点数据归类汇总,很快便得出各类军械的准确数量、堪用比例、急需补充数量等一目了然的表格。
库大使看着那清晰无比的表格,额头上冷汗直冒,噗通一声跪倒在地:“叶大人恕罪!下官……下官失察!”
叶明扶起他,语气依旧平静:“非你一人之过,乃旧法之弊。从今日起,京西武库所有军械,皆依此新法登记造册,建立档案。每一件军械的入库、领用、维修、报废,皆需记录在案,账实必须相符。”
他随即下令,以京西武库为样板,开始推行“武库军械标准化管理新则”,并让格物院的工匠,开始研究如何统一、优化各地送来的军械制式,尤其是弩箭等消耗品。
消息传开,兵部内部震动。有人暗骂叶明“多事”、“苛察”,但也有一部分务实的中下层官员,看到了这新法带来的清晰与高效,暗中表示支持。
数日后,叶明将京西武库的详细清点报告和管理新则的试行情况呈报御前。皇帝看着那数据翔实、条理清晰的报告,尤其是那“堪用率不足七成”的结论,沉默了许久。
翌日朝会,皇帝下旨,肯定叶明所为,着兵部以此新法,逐步整顿京畿及各地重要武库,并要求工部及将作监,配合格物院,尽快制定军械制造之统一标准。
叶明知道,整顿武库积弊,触动的是无数人的利益链条,必将引来更强烈的反扑。
但他无所畏惧。既然回到了兵部这个舞台,他就要用格物院带来的新风气、新方法,为这个帝国的军事机器,注入新的活力与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