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心殿里,皇帝正在批阅奏折,见叶明进来,放下朱笔:\"你的伤势如何了?\"
\"托舅舅洪福,已无大碍。\"叶明行礼道。
皇帝示意他坐下:\"朕看了你上的兵部改革条陈,甚好。尤其是这个军械监造司,早该设立了。\"
他拿起茶盏抿了一口,\"不过,有人反映你任用的都是寒门子弟,怕是有失偏颇啊。\"
叶明不慌不忙:\"回舅舅,我选用人才只看能力。赵小满改良的钢弩,王铁柱选拔的军官,都是实打实的功绩。若世家子弟有此才能,我一样重用。\"
\"朕知道。\"皇帝笑了笑,\"只是提醒你,朝中势力盘根错节,改革不宜过急。\"
他从案头取过一份奏折,\"这是太子从江南递来的,你看看。\"
叶明展开奏折,眉头渐渐皱起。太子奉旨巡查江南,发现各地府库空虚,军备废弛,更有传言说\"真龙在南\",似有前朝余孽活动。
\"舅舅的意思是...\"
\"朕想让你负责一下巡视边关军备,顺道查查这个'真龙'的传闻。\"
皇帝目光深邃,\"崔家虽除,但其党羽未尽。北疆又不太平,你大哥的军报说胡人近期频繁犯边。\"
叶明心头一凛。他舅舅这是要他一边整顿边关防务,一边暗中调查可能存在的李承泽孪生兄弟!
\"我知道了舅舅。\"叶明郑重应下。
\"行,这块令牌给你。\"皇帝递过一块令牌,\"凭此可调动沿途驻军,遇紧急情况可先斩后奏。\"
回到兵部,叶明立刻召集各司主事安排他们事务。
会议刚结束,一个小吏送来几箱从崔府查抄的文书,说是尚书大人让他过目。
叶明翻开最上面的一本账册,里面记录着崔家与各地驻军将领的银钱往来。
翻到后半部分,几页被撕去的痕迹引起他的注意。他拿起账册对着阳光细看,隐约能辨认出撕页前写下的压痕:\"南陵...黄金三千两...七月十五...\"
\"南陵?\"叶明喃喃自语。这是江南的一个小城,崔家在那里有什么勾当?
继续翻检,他在箱底发现一个暗格,里面藏着几封没有署名的密信。
信上只有寥寥数语,其中一封写着:\"真龙已醒,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另一封则是:\"火油已备妥,可按计划行事。\"
叶明的手指微微发抖。这些信显然是宫变前写的,但\"真龙已醒\"是什么意思?难道崔家早就知道李承泽有个孪生兄弟?还有\"火油已备妥\",除了京城,他们还在别处囤积了火油?
他立即唤来李天宝:\"去请王大人来,要快!\"
王铁柱很快赶到。叶明将密信给他看:\"你当年在边关,可听说过'南陵'这个地方?\"
王铁柱皱眉思索:\"南陵...好像在江南道?对了!\"
他突然拍腿,\"崔元礼有个心腹叫周炳乾,去年被派去南陵当团练使!当时我们还奇怪,堂堂兵部郎中怎么愿意去那么个小地方...\"
叶明眼睛一亮:\"可有这周炳乾的详细资料?\"
\"有!武选司有存档。\"王铁柱匆匆离去,不一会儿捧来一本册子,\"在这儿:周炳乾,永昌十六年武进士,崔元礼表侄,善骑射,去年六月调任南陵团练使。\"
叶明快速浏览着档案,突然在备注栏看到一行小字:\"妻陈氏,南陵人,其父为当地豪绅。\"
\"南陵...\"叶明若有所思,\"看来得去会会这位周团练了。\"
傍晚回到国公府,叶明刚进门就听见叶瑾在院子里指挥下人搬箱子。
\"这是做什么?\"叶明好奇地问。
叶瑾转身,小脸上沾着灰尘:\"给你准备行装啊!李天宝说你又要出远门了。\"
她指着几个大箱子,\"这是药材,这是冬衣,这是干粮...对了,我还让厨房做了你爱吃的芝麻糖,路上当零嘴。\"
叶明心头一暖。自从宫变那晚他负伤昏迷,叶瑾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不再是从前那个只会撒娇的小丫头了。
“不用准备。\"他笑着摸摸妹妹的头,\"舅舅只是让我负责,又没让我亲自去,你赶紧收起来吧。\"
叶瑾点点头,然后就又带人把东西收了起来。
夜深了,叶明还在书房整理文书。皇帝给的令牌、兵部文书、沿途关防图...一一收进贴身的革囊。
桌上摊着那几封从崔府搜出的密信,他反复研读,试图找出更多线索。
\"真龙已醒...南陵...火油...\"叶明揉着太阳穴。这些零碎的信息像散落的拼图,就差关键的一块将它们连起来。
窗外传来打更声。叶明收起密信,吹灭蜡烛。月光透过窗棂,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恍惚间,那些光斑似乎组成了一个模糊的图案——像极了阿史那莹玉佩上那个狼头图腾。
叶明摇摇头,定睛再看时,不过是寻常的树影罢了。
第二天叶明就早早的来到了兵部衙门。
晨露沾湿了他的官靴,值夜的侍卫慌忙行礼,眼中满是诧异——这位新任兵部左侍郎自接管崔元礼的实权后,每日都是第一个到衙。
\"昨夜可有急报?\"叶明一边解开披风一边问道。
\"回大人,北疆送来一份军报,已经放在您案头了。\"侍卫递上一盏热茶,\"还有,李郎中寅时就来了,正在武选司清点名册。\"
叶明微微颔首。李岩是李君泽举荐的寒门将领,如今接管了崔党把持多年的武选司,做事勤勉得很。
值房里,烛火通明。叶明展开北疆军报,大哥叶秋熟悉的字迹跃然纸上:胡人近期频繁袭扰边境,虽是小股部队,但所用兵器精良,战术也与以往不同...
叶明的指尖在\"兵器精良\"四个字上顿了顿。
崔家倒台才三个月,边境就出现精良武器,未免太巧。他提笔在纸条上记下这个疑点,夹入随身携带的密折本中。
\"大人,您找我?\"王铁柱的声音在门外响起。
这位老兵如今是武选司主事,一身六品官服穿得笔挺,伤腿似乎也不那么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