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里的水稻谷粒逐渐饱满,抽穗完成,已经到了水稻成熟的关键时期,越是这种时刻,越要留意,林父周老爹他们时刻关注稻田的一切变化,
稻草人已经扎好,放在了稻田的各处,用来防范山林中的鸟儿,在山林中种水稻,被鸟吃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
尤其峡谷四周都是山林,会有无穷无尽的鸟儿飞来啄食稻谷,
它们不分白天黑夜的来,身子娇小轻盈,落在稻田,根本难以发现,即使被发现了也会很快飞走。
林兰华他们一早就就有准备,早早摸清楚了峡谷中风流动的方向,然后林兰华从现代鸽哨上得到灵感,和赵大成他们几番尝试,弄出了几个奇形怪状的哨子,有细管的,也有粗管的,
他们也不在意,只要能发出声音就行,备了不少哨子,他们在稻田里插木棍绑哨子,在树梢上捆哨子,
为了水稻全副武装,还有家里的人,只要没啥大事儿,就去水稻田里,晃悠,赶走落下来啄食的飞鸟,
小孩子们也配备了哨子,白日里,一直在峡谷里吹,好在瀑布的水流声巨大,声音传不出去,但是尖锐的哨声能在峡谷中回荡,惊飞鸟儿。
连绵的山林,总是会在清晨腾起朦胧的雾气,奶白的雾气整个笼罩山林,只有露出一部分的山尖尖,撒欢了一夜的动物晃晃悠悠的回到自己的洞穴,躺下大睡特睡。
朝阳往往从东方升起,将天空的云彩,照耀得绚丽夺目,光亮照耀大地,唤醒了生气,
峡谷里出现了零星的响动,仅有的几户人家里,三三两两的人起床,走出了山洞,开启了一天的生活。
闻得林兰华他们要外出,赵大娘又早早起来揉面蒸馒头,林兰华两人爱吃馒头胜过面饼,本来她还担心家里的面粉不够,也没好地方磨面粉,但林兰华说家里有不少,时常拿出面粉来补充,
并且保存的面粉居然一点儿都没有长虫子,要知道他们以前在村里,磨好的面粉要是不及时吃掉,会长一种小白虫,会在面粉里弄出白色的黏稠物,网状缠绕在一起,
手里用力的在木盆里头揉面,赵大娘脑中一直萦绕着这个疑问,
心想是不是洞里保存粮食比较好,比家里的地窖保存得都好。
林兰华和赵大成同样一早起来,出了门,两人还背着背篓,在里头装了些东西,做模样,
走出峡谷之后,收了东西,穿上披风衣,一身绿色植物,随意趴在地上,根本看不清楚人。
两人来到上回放绳索的地方,拿出那捆缠绕着藤蔓的绳子,绑在崖边的树上,赵大成率先顺着绳索下去,
谁知道下到一半,林子里突然传来了动静,林兰华趴在山崖上,隐藏好,嘴里发出了一声清脆的鸟叫,
赵大成虽然瞒着下崖,也发现了异常,他一脚缠上绳子,一脚稳稳勾着山崖上的石头,手臂用力拉住绳索,身子轻轻下放,团成一团,伪装好,
林子里很快走出了两个人,赵大成忙着伪装,看不见,但山崖上,借着崖边的杂草,林兰华凭着声音和身形,认出了崖底的两个人,是吕氏的人,
背着背篓,拿着镰刀,看样子是出来找东西吃的。
“你说咱们是不是真能出去了,是不是骗咱们的,”
...
“谁知道啊,族里不是说明日出去探探吗?”
...
“算了,咱们回去吧,这儿离其他人太远了,别和他们走散了,回吧,回吧!”
...
两人在下头叽喳说话,顺道解了林兰华的疑惑,她就说咋两个人单独跑这么远,
默默等待着,直等两人走远了,赵大成才继续往崖底下,之后是林兰华。
确认四周没人,收回身上的披风衣,拿出背篓和东西,两人拾捣好,才背起背篓朝吕家所在的山坳去,
听刚才两人的对话,语焉不详,林兰华没听明白,想着一会儿去打听打听。
本身林兰华和赵大成就是外人,对于好久没有见到其他人的吕氏一族来说,他们上一回来就是新鲜事儿,好多人都来见过林兰华他们,两相时间又接近,
所以这一回二人再来,报上家门之后,好些人也还记得他们,没有多说什么,就放两人往里头去了,
在山崖上观察多次,有实地来过一次的两人,十分准确的找到了周兰一家所在,
到他们家的时候,周兰在屋檐下做针线活,看起来是给腹中孩子准备的东西,两个侄儿也在
身边。
还不等她看见林兰华他们,林子里就响起了热情的声音,
“小兰快看,谁来了,还不出来迎迎,”
爽利大方的声音唤起了周兰,她抬起头一看,面前背着背篓走来,不是自家嫂子吗,
赶忙站起身来,走到院门口打开肩高的小门,
“嫂子,怎么是你们,一路可还安全,林子里这般危险,你们怎么...”
山里各种妖魔鬼怪,两人有势单力孤,要是出了什么事,不是罪过吗?
愧疚又高兴的迎人进院子坐下,放下了背篓,
其他人远远观望了两眼,纷纷好奇林兰华两人给周兰带了什么东西,
可惜林兰华没有如他们的愿,暂时没有将东西拿出来,只坐下和周兰叙旧,没事干的赵大成带着两个孩子在一旁玩耍,
周兰看了赵大成一眼,说实话她心中对于这个娶了自己二嫂的人,有些怵,也有些尴尬,毕竟二嫂已经嫁了过去,总是这样惦记自己,她担心这男人责怪嫂子,
心中这样想,嘴里也这样说了:
“嫂子,你...你用不上管我,好好过你们自己的日子,现如今咱们这身份尴尬,你这样...”
周兰低低的说着,看了赵大成一眼,继续道:
“万一要是赵...他不高兴,你的日子也不好过...我,我...”
话还没说完,林兰华迎着她担忧的眼神,笑着拍了拍她的手,直道无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