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却说周亚夫应召来到了朝廷大殿,已经由汉景帝刘启派出问官,责令周亚夫对簿,并且取出了一封告密原书,交与周亚夫阅看。

周亚夫阅览完毕,全然没有头绪,无从对答。

原来周亚夫的儿子周阳见他年老了,预备后事,就偷偷买了五百甲盾,准备在他去世时发丧时用,而这甲盾是国家禁止个人买卖的。

周亚夫的儿子想占便宜,加上又是秘密雇佣,不仅给佣工的期限少,还不想早点结钱,结果,心有怨气的佣工就告发他私自买国家禁止的用品,要谋反。汉景帝派人追查此事。

所以负责调查的人叫来周亚夫,询问原因。周亚夫不知道儿子做了什么,对问的问题不知如何回答,负责的人以为他在赌气,便向汉景帝报告了。汉景帝刘启本就不喜周亚夫,如今遇到这样的事情,更是忌恨,非常生气,见了此举报书信,刚好把它作为罪证。

其实周亚夫的儿子周阳并没有禀告过父亲自己私下制造盔甲盾牌做陪葬品这个事情。为此周亚夫毫不知情,自然无从辩说,也不肯承认制造甲盾的事情。问官回去禀报给汉景帝,汉景帝大怒道:“我何必与他对答。”于是下令将周亚夫交给最高司法官廷尉审理。

周亚夫的儿子周阳知道这个事情后,连忙去看望自己父亲,这个时候,周亚夫已经被羁押在监狱里面了。周亚夫儿子到了监狱里面,才和父亲说明事实原因。周亚夫也只是叹了口气没有说什么。

到了审问的时候,廷尉问周亚夫说:“君侯为什么要谋反啊?”

周亚夫答道:“儿子买的都是丧葬品,怎么说是谋反呢?”

廷尉讽刺道:“你就是不在地上谋反,恐怕也要到地下谋反吧!”

周亚夫生性自视甚高而且向来傲气,如今受此屈辱,无法忍受,开始差官召他入朝时就要自杀,被夫人阻拦,这次又受羞辱,更是难以忍受,于是闭食抗议,一连五天,抗议绝食,最后饿到吐血身亡。正是应了女相士许负的预言。

汉景帝听闻周亚夫饿死,毫不赙赠。

(注解:赙赠是中国古代丧葬习俗中的礼仪形式,指亲友或朝廷以财物助丧家办理丧事,包含资助生者的“赙”与吊祭死者的“赠”。其内涵涵盖珠玉、衣衾、车马、货财等助丧物品,按《礼记》记载分为赗(车马)、赙(布帛)、唅(珠玉)、襚(衣物)四类。)

但更封周亚夫的弟弟周坚为平曲侯,使承绛侯周勃遗祀。

周亚夫死后,其封地当即被剥夺。可景县百姓听了周亚夫惨死在狱中的消息,不顾皇权威压,自发的动员了起来,每人一把土,为其筑起了这个小山似的衣冠冢。周亚夫墓前有一个古色古香美丽的八角亭,后边有一石雕像和一方石碑。

纵观周亚夫的一生,干了两件辉煌的大事:一是驻军细柳,严于治军,为保卫国都长安免遭匈奴铁骑的践踏而做出了贡献。二是指挥平定七国之乱,粉碎了诸侯王企图分裂和割据的阴谋,维护了统一安定的政治局面。周亚夫为巩固西汉王朝的统治立下了汗马功劳。

但是落得这个下场,有些原因,也是因为自己性格所导致。周亚夫虽然刚正不阿、治军严整,但是缺乏政治手腕和变通能力。其实早在汉文帝时期,周亚夫就暴露出了性格上的缺陷,只是汉文帝刘恒心胸宽广,没有与之计较,可此一时彼一时,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周亚夫在汉景帝时期却依旧不知收敛,拒绝发兵援救梁王也就算了,竟然还多次与汉景帝公然唱反调。所以最后导致自己落得如此可怜的下场,他自己难道就没有责任吗?可以说,周亚夫是军事上的奇才,却是朝堂上的庸才。至于女相士许负给周亚夫看相,看他有腾蛇入口的文理,所以预言,周亚夫将来必定饿死。作者以为,这与人之性格秉气影响面相有关,试想周亚夫性格高傲,自然是经常耷拉着脸,看不起人,不肯听别人意见,长久以来,整天拉着个脸,那脸上的纹路自然往口处生长,造成所谓“饿死”的面相。

话回正题,那王皇后的亲兄王长君,却得于从此出头,居然受封为盖侯了。独丞相刘舍,就职五年,滥竽充数,无什么补益,汉景帝刘启也知道他庸碌,没有才干,于是就把他罢免了,升任御史大夫卫绾为丞相。

卫绾是代郡大陵人,因有弄车之技当上了郎官,服侍汉文帝,累积功劳逐渐升为中郎将,性情敦厚谨慎,没有其他杂念。

汉景帝刘启在做太子的时候,曾召请皇上刘恒的左右近臣宴饮,卫绾装病不去。

汉文帝临逝前嘱咐汉景帝说:“卫绾是个忠厚长者,好生对待他。”到汉景帝即位后,过了一年多,对卫绾不闻不问,卫绾则办事日益谨慎认真。

汉景帝刘启前往上林苑,命中郎将卫绾作为护卫共乘一车。回宫后,汉景帝刘启问道:“你晓得为什么能和我同乘一车吗?”

卫绾说:“我是代郡的戏车之人,侥幸因功升为中郎将。我不知道为什么。”

皇帝刘启质问他:“我做皇太子召请你,为什么不肯来?”

卫绾回答:“真是死罪,我病了。”

汉景皇帝刘启赐他剑,卫绾说:“先帝已赐给我六柄剑了,臣不敢再接受赏赐。”

汉景帝刘启说:“剑是容易被人拿去交换的,难道还独有你把那些剑保存至今么?”

卫绾说:“都保留着。”汉景帝刘启听后,于是让他取来六柄剑看看,那些剑都在鞘中,不曾取用过。

卫绾的下属郎官有过失,他总是遮掩,也不与别人争执,有了功劳,总是谦让给他人。皇帝刘启认为他清廉忠实,没有其他心肠,就任命他为河间王太傅。

吴楚七国之乱时,朝廷诏令卫绾为将,领河间兵力讨伐叛军,因此立下功劳,升任中尉。

三年后,因军功封为建陵侯。第二年,皇帝刘启废黜太子刘荣,杀了栗太子的外家亲属栗卿等人。汉景帝因为卫绾年老德高,不忍心动他,赐其告假还乡,另派郅都审捕栗氏。

之后,汉景帝立胶东王为太子,召回卫绾,任命为太子太傅,升任御史大夫。

五年后,卫绾替代桃侯刘舍做了丞相。朝中理事,守职分而已。不过他从开始当官直至位居丞相,始终无所建树也没有过失。皇帝认为他敦厚老成适于少主,对他很尊重信任,赏赐很多。

至于御史大夫一职,汉景帝刘启却用了南阳人直不疑。

直不疑,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在汉文帝的时候,他曾经担任郎官。一次,他的同房郎官中有人请假回家,但是这个人错拿了另外一个郎官的黄金。不久,黄金的主人发现了黄金的丢失,便胡乱猜疑是直不疑干的。对此,直不疑没有做任何的辩驳,他买来了同等的黄金,交给了失主。过了几天,请假回家的郎官返回来,把错拿的黄金交还给了失主。这个丢失黄金的郎官十分地惭愧,向直不疑道歉,直不疑十分地大度,没有任何怨言。因此,远近的人都称赞直不疑是位忠厚的人。汉文帝也称赞并提拔了他,他逐渐升至太中大夫。

有一次上朝时,有人诽谤他说:“直不疑相貌很美,唯独可惜他和嫂子私通啊!”直不疑听说后,说:“我是没有兄长的。”过后他不再自我辩解。

七国之乱的时候,直不疑以二千石官员的身份带领军队参加了平叛战争。汉景帝刘启在位的后元元年,直不疑被任命为御史大夫。天子表彰平定七国之乱的有功人员,直不疑被封为塞侯。汉武帝建元元年,直不疑与丞相卫绾都因为过失而被免官。

直不疑喜欢读《老子》一书,学习的是黄老之道。他无论到哪里做官,总是采用老一套的办法,唯恐人们知道他做官的事迹。他不喜欢树立名声,因此,被人称为有德行和厚道的贤人。直不疑去世以后,他的儿子直相如继承了爵位。而他的孙子直望在位的时候,因为贡献给朝廷的酎金不符合规定,直望的爵位被废除。

当别人错怪直不疑是小偷时,他不仅没有勃然大怒,相反还向对方谢罪,并买了东西进行赔偿。真相水落石出后,他的美名也就传扬开了。

直不疑做官低调收敛,一切照前任制度办,唯恐人们知道他做官的政绩。也不喜欢别人以官名称呼自己,人们叫他长者(有德行的人)。

汉景帝刘启又用宁成为中尉。

宁成是南阳穰县人,做侍卫随从之官,服务事于汉景帝。他为人好胜,做人家的小官时,一定要欺凌他的长官;做了人家的长官,控制下属就像捆绑湿柴一样随便。他狡猾凶残,任性使威,逐渐升官,当了济南都尉,当时的郅还只是济南太守。在此之前的几个都尉都是步行走入太守府,通过下级官吏传达,然后进见太守,就像县令进见太守一样,他们畏惧郅都就是这个样子。等到宁成前来,却一直越过郅都,走到他的上位。郅都一向听说过他的名声,于是很好地对待他,同他结成友好关系。

由于长安附近皇族中的好多人凶暴犯法,汉景帝召宁成当了中尉,负责京城治安,相当于首都卫戍司令,实际权力还要更大些。宁成的治理办法仿效郅都,他的廉洁不如郅都,但是皇族豪强人人都恐惧不宁。

汉景帝中五年诏令。治狱务宽,后元年诏令。也说得仁至义尽,可惜是徒有虚文,言与行违,就是戒修职事,后一年诏令。诏劝农桑,禁采黄金珠玉,后三年诏令。亦未必臣民逖听,一道同风。

到了后三年孟春(前141年),汉景帝刘启猝然遇病,竟致崩逝,享寿四十有八,在位一十六年。遗诏赐诸侯王列侯马各二驷,吏二千石,各黄金二斤,民户百钱,出宫人归家,终身不复役使,作为汉景帝身后隆恩。

汉景帝刘启继承汉文帝黄老无为、与民休息的政策,重农抑商,轻徭薄赋,实行三十税一,厉行节俭,减轻刑罚,振兴文教,略修礼仪。同时采取“南抚劲越,北和强胡”策略,继续与匈奴和亲,对南越安抚,注重积极防御,在匈奴接壤地区设立关市,和匈奴贸易。但刘启因母亲窦太后的缘故大封外戚为侯,开启了汉代以姻亲封外戚为侯的先河。

且说太子刘彻嗣皇帝位,年仅十有六岁,就是好大喜功、比迹秦皇的汉武帝。尊皇太后窦氏为太皇太后,皇后王氏为皇太后,上先帝庙号为孝景皇帝,奉葬阳陵。汉武帝未即位时,已娶长公主的女儿陈阿娇为妃,此时尊为天子,当然立陈氏为皇后。金屋贮娇,好算如愿。又尊皇太后之母臧儿为平原君,连臧儿所生子田蚡、田胜,亦予荣封。田蚡为武安侯,田胜为周阳侯。臧儿改嫁田氏,已与王氏相绝,田氏二子怎得无功封侯?即此已见汉武帝不遵祖制。所有丞相御史等人,暂时仍然担任旧职,没多久已将改年。

向来新皇嗣统,应该就先帝崩后,改年称元,以后便按次递增,就使到了一百年,也没有再三改元等事。自文帝误信新埋平侯日再中,乃有二次改元的传闻。汉景帝未知干盅,还要踵事增华,索性改元三次,史家因此称为前元中元后元,作为区画。汉武帝即位一年,照例改元,本不足怪,惟后来且改元十余次,有司曲意献谀,谓改元宜应天瑞,当用瑞命纪元,选取名号,因此从汉武帝第一次改元为始,迭用年号相系。元年年号,叫作建元,这是在汉武帝元鼎三年时新作出来,由后追前,各系年号,后人依书编叙,就称汉武帝第一年为建元元年。看官须知年号开始,创自汉武帝,也是一种特别纪念。标明始事,应有之笔。

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民间为张嫣建祠庙,首座位于长安城南,内供张嫣画像。此庙据传极为灵验,吸引众多未嫁女子前来祈愿,盼能寻得佳偶。

这张嫣就是吕后的外孙女,十一岁时候被吕太后强迫成为汉惠帝刘盈的皇后,后来汉惠帝和吕太后接连去世,张嫣被汉文帝囚禁冷宫生活。四十岁去世后,收殓尸体的宫女,在检查尸体的时候,发现她从未有夫妻之实,仍然是处子之身。

长安城因这新发现而轰动,百姓议论纷纷。有人同情张嫣,有人赞其品格。民间渐传:张嫣乃礼教束缚下的可怜人,守贞乃是对被迫婚姻的抗议。

后来,长安城西郊的农民在耕地时发现一株奇特白花,花瓣层叠,幽香淡淡。老农称从未见过此花,随后人们便将其与张嫣相联系。

民间有传,张嫣逝世后化为花朵,其纯洁之姿造就圣洁形态。此花渐被人们称为“贞女花”。春日之际,虔诚的民众经常采摘,带回家中敬奉。

到了汉武帝在位的时候,民间开始为张嫣建庙,封她为花神。

汉武帝性喜读书,雅重文学,一经践祚,便颁下一道诏书,命丞相御史列侯郡守诸侯相等,举荐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于是广川人董仲舒,菑川人公孙弘,会稽人严助,以及各处有名儒生,并皆被选,同时入都,差不多有百余人。汉武帝悉数召入,亲自加于策问,无非询及帝王治要。一班对策士子,统皆凝神细思,数笔成文,约莫有三五个时辰,依次呈缴,陆续退出。

汉武帝刘彻逐篇披览,没有什么合心意的,等到看到董仲舒的写一卷文章,乃是详细讨论天人感应的道理,说得原原本本,计数千言。当即击节称赏,叹此文章是奇文。

原来董仲舒少年时就喜治《春秋》,颇有心得,汉景帝时已列名博士,下帷讲诵,目不窥园,又阅三年有余,功益精进。

远近学子,俱奉为经师。董仲舒在三十岁时,开始招收了大批学生,精心讲授。他讲学,在课堂上挂上一副帷幔,他在帷幔里面讲,学生在帷幔外面听。同时,他还经常叫他的得意门生吕步舒等转相传授。

这样,很多人跟他学了多年,甚至没有跟他见过面。通过讲学,董仲舒为汉王朝培养了一批人才,他的学生后来有的当了诸侯王国的国相,有的成了长史。由于董仲舒广招门生,宣扬儒家经典,他的声誉也日益扩大,在汉景帝时当了博士,掌管经学讲授。

汉景帝时为博士。他曾走出家门,设坛教授,课讲得十分精彩,弟子很多,弟子再教弟子,一些再传弟子甚至只是听说过他的大名,但没见过他的面。他一门心思教学和研究,甚至三年都没回家看一下。他的行为举止,都遵循礼节,很多读书人都尊他为师。汉武帝继位后,董仲舒出任江都国的国相。他治理江都国,主要是以《公羊》为指导,通过推究“自然灾异”、“阴阳运行错误”的原因,然后在求雨时能关闭阳气,释放阴气,使天下雨;止雨时,能关闭阴气,释放阳气,使雨停止。在江都国,他这样做,从来都没出现错误。后来,他被废为中大夫。

汉武帝刘彻继位后,让各地推荐贤良文学之士,董仲舒被推举参加策问。汉武帝连续对董仲舒进行了三次策问,基本内容是天人关系问题,所以称为\"天人三策\"。第一次策问,汉武帝问的主要是巩固统治的根本道理,第二次策问,汉武帝主要是问治理国家的政术,第三次策问主要是天人感应的问题。

董仲舒更迭详对,统是援据《春秋》,归本道学,世称为天人三策,传诵古今。其文章过长,作者不能全部在此全言,而使其掩盖讲故事的重点,所以在这里放董仲舒所写文的最后一篇就可以了。大略说的是:

臣闻天者群物之祖,故遍复包含而无所殊。圣人法天而立道,亦溥爱而无私。春者天之所以生也,仁者君之所以爱也,夏者天之所以长也,德者君之所以养也,霜者天之所以杀也,刑者君之所以罚也,故孔子作《春秋》,上揆之天道,下质诸人情,书邦家之过,兼灾异之变,以此见人之所为,其美恶之极,乃与天地流通,而往来相应,此亦言天之一端也。夫天令之谓命,命非圣人不行,质朴之谓性,性非教化不成,人欲之谓情,情非制度不节,是故古之王者,上谨于承天意,以顺命也,下务明教化民,以成性也,正法度之宜,别上下之序,以防欲也。修此三者,而大本举矣,人受命于天,固超然异于群生,故孔子曰:天地之性人为贵,明于天性,知自贵于物,然后知仁义,知仁义然后重礼节,重礼节然后安处善,安处善然后乐循理,乐循理然后谓之君子。臣又闻之:聚少成多,积小致巨,故圣人莫不以晻与暗字通。致明,以微致显。是以尧发于诸侯,舜兴于深山,非一日而显也。盖有渐以致之矣。言出于己,不可塞也。行发于身,不可掩也,言行之大者,君子所以动天地也,故尽小者大,慎微者着。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积恶在身,犹火之销膏而人不见也,此唐虞之所以得令名,而桀纣之可为悼惧者也。夫乐而不乱,复而不厌者,谓之道。道者万世无敝,敝者道之失也。夏尚忠,殷尚质,周尚文者,救敝之术,当用此也。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是以禹继舜,舜继尧,三圣相授,而守一道,不待救也。由是观之,继治世者其道同,继乱世者其道变,今大汉继乱之后,若宜少损周之文致,用夏之忠者。夫古之天下,犹今之天下,共是天下,古大治而今远不逮,安所缪盩而陵夷若是,意者有所失于古之道与?有所诡于天之理与?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之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古之所予禄者,不食于力,不动于末,与天同意者也。身宠而载高位,家温而食厚禄,因乘富贵之资力。以与民争利于下,民安能如之哉?民日被朘削,濅以大穷,死且不避,安能避罪,此刑罚之所以繁,而奸邪之所以不可胜者也。公仪子相鲁,至其家,见织帛,怒而出其妻,食于舍而茹葵,愠而拔之,曰吾已食禄,又夺园夫红女利乎?红读如工。夫皇皇求财利,尝恐乏匮者,庶人之意也。皇皇求仁义,惟恐不能化民者,大夫之意也。易曰:负且乘,致寇至。言居君子之位,而为庶人之行者,祸患必至也。若居君子之位,当君子之行,则舍公仪休之相鲁,无可为者矣。且臣闻《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无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僻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壹,法度可明,民乃知所从矣。

这篇文字,最合汉武帝之微意。汉武帝年少气盛,好高骛远,要想大做一番事业,振古烁今,可巧董仲舒对策,首在兴学,次在求贤,最后进说大一统模范,请汉武帝崇正黜邪,规定一尊,正是汉武帝有志未逮,首思举行,所以深相契合,大加称赏。当下命董仲舒为江都相,使其辅佐江都王刘非。

江都王刘非与汉武帝刘彻为同父(即汉景帝刘启)异母之兄弟,年长刘彻十二岁。汉景帝在位二年(公元前155年)被立为汝南王,次年封为江都王。平定吴楚七国之乱时,刘非年方十五岁,他奋勇参战,立下大功,转封为江都王,国都广陵(今扬州),治理原来的吴国。

江都王刘非此人粗暴、蛮横,一介武夫,但因为董仲舒当时声望很高,是举国知名的大儒,所以对董仲舒非常尊重。而且江都王刘非把董仲舒比作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的管仲,也就是希望董仲舒要象管仲辅助齐桓公一样来辅助自己,以篡夺中央政权。

但董仲舒是主张“春秋大一统”的,因此,对于刘非的发问,他借古喻今进行了规劝,指出:“所谓仁人,是“正其道不谋其利,修其理不急其功”(端正自己奉行的道义而不谋求眼前的小利,修养自己信奉的理念而不急于取得成果)的人。致力于以德教化民众而使社会风气大变,才是仁的最高境界!所以孔子的弟子即便是小孩也羞于提到五霸,因为五霸是先行欺诈后行仁义。只是耍手段而已,所以不足以被真正有道义的人提及。”暗示江都王刘非不要称霸。

丞相卫绾,闻得汉武帝嘉美仲舒,忙即迎合意旨,上了一本奏牍,说是各地所举贤良,或治申韩学,申商韩非。或好苏张言,无关盛治,反乱国政,应请一律罢归。汉武帝自然准奏,除公孙弘严助诸人,素通儒学外,并令归去,不得录用。

卫绾还道以为揣摩中旨,可以希宠固荣,保全禄位,那知汉武帝并不看重,反因为他拾人牙慧,格外鄙夷。不到数月,竟将当了三年丞相的卫绾罢免,改用窦婴为丞相。

窦婴是窦太后堂兄的儿子。他的父辈以上世世代代是观津人。他喜欢宾客。汉文帝时,窦婴任吴国国相,因病免职。汉景帝刚刚即位时,他任詹事。

在桃侯刘舍被免去丞相职务时,窦太后多次推荐窦婴当丞相。汉景帝说:“太后难道认为我有所吝啬而不让魏其侯当丞相吗?魏其侯这个人骄傲自满,容易自我欣赏,做事草率轻浮,难以出任丞相,担当重任。”终于没有任用他,任用了建陵侯卫绾作丞相。

武安侯田蚡是汉景帝皇后王娡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长陵。窦婴当了大将军,正当显赫的时候,田蚡还是个郎官,没有显贵,来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饮,跪拜起立像窦婴的子孙辈一样。等到汉景帝的晚年,田蚡也显贵起来,受到宠信,做了太中大夫。田蚡能言善辩,口才很好,学习过《盘盂》之类的书籍,王娡认为他有才能。

汉景帝后元三年(前141年),汉景帝驾崩,太子刘彻继位,王娡称制,她在全国的镇压、安抚行动,大都采用田蚡门下宾客的策略,田蚡被封为武安侯。

田蚡刚掌权想当丞相,所以对他的宾客非常谦卑,推荐闲居在家的名士出来做官,让他们显贵,想以此来压倒窦婴等将相的势力。

汉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丞相卫绾因为没有实际才干而被免职,汉武帝刘彻酝酿安排丞相和太尉。籍福劝田蚡说:“魏其侯显贵已经很久了,天下有才能的人一向归附他。现在您刚刚发迹,不能和魏其侯相比,就是皇上任命您做丞相,也一定要让给魏其侯。魏其侯当丞相,您一定会当太尉。太尉和丞相的尊贵地位是相等的,您还有让相位给贤者的好名声。”田蚡于是就委婉地告诉王太后暗示汉武帝,于是汉武帝便任命窦婴当丞相,田蚡当太尉。

籍福去向窦婴道贺,就便提醒他说:“您的天性是喜欢好人憎恨坏人,当今好人称赞您,所以您当了丞相,然而您也憎恨坏人,坏人相当多,他们也会毁谤您的。如果您能并容好人和坏人,那么您丞相的职位就可以保持长久;如果不能够这样的话,马上就会受到毁谤而离职。”窦婴不听从他的话。

窦婴和田蚡都爱好儒家学说,推荐赵绾当了御史大夫,王臧担任郎中令。把鲁国人申培迎到长安来,准备设立明堂,命令列侯们回到自己的封地上,废除关禁,按照礼法来规定吉凶的服饰和制度,以此来表明太平的气象。同时检举谴责窦氏家族和皇族成员中品德不好的人,开除他们的族籍。这时诸外戚中的列侯,大多娶公主为妻,都不想回到各自的封地中去,因为这个缘故,毁谤魏其侯等人的言语每天都传到窦太后的耳中。窦太后喜欢黄老学说,而窦婴、田蚡、赵绾、王臧等人则努力推崇儒家学说,贬低道家的学说,因此窦太后更加不喜欢窦婴等人。这也为窦婴将来遭排挤、被斩首埋下了伏笔。

且说窦婴、田蚡,既握朝纲,揣知汉武帝好儒,也不得不访求名士,推重耆英。适逢御史大夫直不疑免官,遂同举代人赵绾继任,并又推荐入兰陵人王臧,由汉武帝授为郎中令。赵绾王臧两人,既已受任,便拟仿照古制,请设明堂辟雍。汉武帝也有此意,叫他详考古制,采择施行,两人又同奏一本,说是臣师申公,稽古有素,应由特旨征召,邀令入议。

这申公就是故楚遗臣,与白生同谏楚王,被罚司舂。及楚王刘戊兵败自焚,申公等自然免罪,各归原籍。

申公鲁人,归家授徒,独重诗教,门下弟子,约千余人。赵绾王臧,俱向申公授诗,知师饱学,故特从推荐。汉武帝风闻申公重名,立即派遣使臣,用了安车蒲轮,束帛加璧,迎聘申公。

申公已经八十余岁,杜门不出,此次闻有朝使到来,只好出门来迎。朝廷使者传述皇上之意,赍交玉帛,申公见他礼意殷勤,不得不应召入都。申公既到长安,面见汉武帝,汉武帝见他道貌高古,格外加敬,当下传谕赐坐,访问治道,但听申公答说道:“为治不在多言,但视力行何如。”

两语说完,便即住口。汉武帝刘彻待了半晌,仍没有听见他说别的话语,两句言语够了。暗思自己备着厚礼,迎他到来,难道叫他说此二语,便算了事,一时大失所望,但是不欲再加质问,但命他为大中大夫,暂居鲁邸,妥当商议明堂辟雍,及改历易服与巡狩封禅等礼仪。

申公已料汉武帝少年喜事,行不顾言,所以开口提出二语,待他有问再答。现在看见汉武帝不复加询,也即起身拜谢,退出朝门。

赵绾、王臧,引申公到鲁邸,叩问明堂辟雍等古制,申公微笑无言。赵绾与王臧虽未免感到诧异,但只道是远来辛苦,不便冒然再问,因此请师休息,慢慢儿的提议。

哪知宫廷里面,发生一大阻力,不但议事无成,还要闯出大祸,害得此二人失职亡身,这真叫做冒昧进阶,自取祸殃啊。

原来太皇太后窦氏,素好黄老,不悦儒术。窦太后喜欢《老子》这本书,但是双目失明,于是召来辕固生问他读此书的体会。辕固生说:“这不过是普通人的言论罢了。”

窦太后闻言,恼怒道:“它怎么能比得上管制犯人似的儒家诗书呢!”

于是让辕固入兽圈去刺杀野猪。汉景帝知道太后发怒了而辕固直言并无罪过,就给予他锋利的兵器。他下到兽圈内去刺杀野猪,正中其心,一刺,野猪便应手倒地。太后无语,没理由再治他的罪,只得作罢。

从此窦太后每次听闻儒生起用,往往从中阻挠,所以汉景帝在位十六年,始终不重用儒生。及汉武帝嗣位,窦太后闻他好儒,大为不然,复欲出来干预。

汉武帝又不便违忤祖母,所有朝廷政议,都须随时请命。窦太后对着他事,却也听令施行,只有关系儒家法言,如明堂辟雍等种种制度,独批得一文不值,硬加阻止。冒冒失失的赵绾,一经探悉,便入宫面奏汉武帝道:“古礼妇人不得预政,陛下已亲理万凡,不必事事请命东宫!”

处于人情骨肉之间,怎得如此直率!汉武帝刘彻听了,默然不答。赵绾所说的东宫二字,乃是指长乐宫,为太皇太后所居。长乐宫在汉都东面,故称东宫。诠释明白,为免导致读者误会。自从赵绾有此一奏,竟被太皇太后窦漪房闻知,非常震怒,立刻召传汉武帝入宫内,责备他误用匪人。且言赵绾既崇尚儒术,怎得离间亲属?这明明是教导主上不孝,应该重重惩罚。汉武帝刘彻尚想替赵绾护辩,只说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并言赵绾多才,与王臧一同被举荐入宫,所以特加重任。窦太后不听犹可,听了此语,越觉怒不可遏,定要将赵绾王臧下狱,窦婴田蚡免官。汉武帝拗不过祖母,只好暂依训令,传旨出去,革去了赵绾、王臧两人的官职,下吏论罪。想等到窦太后怒气消解,再行释放。

当时汉王朝实行了几十年的黄老无为之治,所以国家的发展稳定并且非常的迅速,窦太后是亲眼看到了汉朝实行道家和清静无为政策的好处,对于自己这个小孙子汉武帝接下来要实行的积极有为的政策和即将要出现的儒家思想,她一直感到非常担忧,因为刘彻做出的每一个行动犹如赌博一样。为此窦太后想方设法阻止孙子汉武帝刘彻任用儒生。

窦太后指责赵绾、王臧二人为新垣平,非诛死不足示惩,累得汉武帝刘彻是左右为难。那知在监狱里面,赵绾与王臧已经知道事无缓处,于是拼一死,索性自杀了事。倒也得清净解脱了。有诗叹道:

才经拜爵即遭灾,祸患都从富贵来;

莫道文章憎命达,衒才便是杀身媒。

赵绾、王臧既已自杀而死,窦太后还要黜免窦婴田蚡。究竟窦婴和田蚡曾否免官,待至下章节再说明。

趣趣阁推荐阅读:嫡女谋之盛世凰宠传道达人张道林国民老公带回家:偷吻55次武神主宰重生白手起家韩三千苏迎夏张逸风姜凤家族禁令韩三千苏迎夏蜜爱傻妃女神的上门豪婿赵旭李晴晴天域丹尊苏尘豪门宠婚:酷总裁的新欢真龙赘婿韩三千苏迎夏快穿之前任攻略计划取骨换皮?这逆天凰命你配吗1913新军阀被女神捡来的赘婿叶青肖莹忆天眼机智笨探炎武战神清穿之十福晋她又忽悠人混血王子的蝙蝠玩偶玄天龙尊内网游之剑走偏锋山城风乍起冷漠无情,开局拔刀逼千金结婚林海柳馨月闪婚后左医生他掉马了冷艳总裁的贴身狂兵秦风李秋雪快穿:大神总想和球球崽崽贴贴空间之超级农富妻吾为元始大天尊七零军婚,团宠胖妻好孕连连白月光前妻重生后,逆天医术杀疯太上武神诀道长别装了,我知道你会仙术棺妻美人杀怪就升级,废材女竟是满级大佬地府禁忌:从被重金求子开始厉少,夫人又把你拉黑了苟在根据地夫人藏起孕肚逃跑,靳总全球疯找一见钟情的叶先生柳萱岳风我,青莲剑仙清宫熹妃传神算风水师灵魂实录老公狠坏,狠强势!幸福系统化仙
趣趣阁搜藏榜:四合院:开局设计坑贾家阴棒梗全洪荒都知道魔祖在闹离婚.快穿喜当妈后,炮灰她总遇病娇!嗷呜,今天也要揪揪夫君绒绒兽耳海贼王之我是革命军携空间三系统重生八零后逆袭人生玄学大佬下山后,真千金惊艳全球我捡到了一只水手服幽灵四合院,满院都是我下的崽明月清风两相宜手握剧本我怕谁执念深深宿主她又在生子小世界里捡对象某美漫的超级进化五十五,向春行从汉末开始的封神之旅乱杀:你跟我一魔术师玩牌?断亲后,乱世囤粮养成皇级军队霍先生,这次真有了!诉云人非晓星稀主神腿长腰窄还风骚,乖,别太野树洞自救指南王爷,失踪的小郡主在乡下种田呢一吻成婚:抱得甜妻归位面祭坛真假千金之当大小姐还是有难度神凰赋觉醒骷髅从泰拉瑞亚开始闯荡万界敢提分手试试相见欢:不负相思意春庭恨穿越不穿补丁裤,我在民国当首富当个俗人诡语神探霍格沃兹之非典型斯莱特林重生异世界之去尼玛的奴隶海贼之开局我家没了玄灵道圣宝可梦:我的精灵降维打击爱恨三界间聂先生攻婚日常快穿:你让一个厨子拯救世界一千零一个诡异夜天降孕妻,老公你别跑呀!来自旧时光凹凸世界之坠落黎明我的绝美鬼夫快穿:怎么办,男主又又又吃醋了?平明拂剑任我去
趣趣阁最新小说:七零退婚后,大小姐为国效力赢麻了绝境回响:救赎边缘仙落凡尘与卿宁隐婚!清冷总裁下神坛,求公开这个背景板有点强【快穿】养崽日常:病弱夫君是鬼掳来的我,魔王,但是绑定了魅魔系统综影视,准备好了吗?木心来也!不是骗我试药?我死了你悔什么逆天盛宠,狂妃一身反骨超难哄丫丫历险记之地府九章算术在2002八零:离婚后我钓到了反派大佬盗墓:你的粉丝滤镜碎吗?怀蛇胎,嫁狐仙峡谷恋情,对抗路糖份超标啦没事请别惹逆天小师妹,她嘴很损闲鱼也能领到王炸剧本两界:骑鲸少女的赶海日常将军府的嫡女不好惹我在奥特世界送快递宝可梦:开局搭档伊布从丰缘开始她嚣张又疯癫,殿下被钓成翘嘴聊天群:骷髅岛靓仔的诸天之旅兽世万人迷:五个兽夫宠不停凡女修仙,从成神开始全大梁都在求我关天幕逃出他掌心盗墓:开局速通南瞎北哑!崩铁:我是一名毁灭战士鳞悬传修仙有镜【快穿】女主她平凡又不完美我在大靖当神捕荆棘重生:命运之炽焰这个出马仙有点der穿越七零:军嫂富可敌国海阔天舒倒计时下的灵秘基因暗码:血色螺旋灵虚纪年被卖八年后,假千金靠玄学名满天下神武至尊王原神:文明火种筑梦尘歌直播盗墓之最后一个摸金校尉鸣潮:从黑海岸开始攻略八零美村花太卷!高考场上杀疯了公子,请喝茶重生后暴君他跪着求我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