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极乐世界,梵音渐弱,金莲凋零。
阿弥陀佛面如枯槁,眉间疾苦之色翻涌如云,八宝功德池中金波浑浊,映照出西牛贺洲气运分流之象。
准提佛母手中七宝妙树光华黯淡,枝头悬挂的菩提子接连坠落,每一颗落地都在混沌中激起因果涟漪。
\"小乘佛教如今只认释迦牟尼为唯一佛,我二人竟成外道!\"
准提佛母二十四首法相同时显现,四十八目怒睁,手中妙树无风自动,
\"道门好深的算计,先以释迦牟尼分化我教气运,再借小乘佛教蚕食西牛贺洲道脉。如今两教相争,纵使量劫到来,我教大兴之势也要折损大半!\"
阿弥陀佛手中念珠忽而崩断,一百零八颗菩提子散落莲台:\"更可惧者,这般内耗下去,只怕我教终要步截教后尘。道门这是要让我西方先登九霄,再坠黄泉啊。\"
极乐天内,隐约可见两道气运长河,两河看似同源,实则早已泾渭分明。
准提佛母突然起身,足下金莲燃起业火:\"与其坐以待毙,不若我亲临洪荒,先镇压释迦牟尼,再铲除小乘佛教!\"
话音未落,七宝妙树已化作斩业利刃,树影中浮现三千破戒金刚怒目之相。
\"师弟不可!\"
阿弥陀佛急忙拦住,手中接引神幢绽放十二色宝光,
\"逆天而行,纵是圣人也难逃反噬。何况...\"
话音渐低,化作一声长叹。
那叹息声中,分明藏着自洪荒至今的万古沧桑——从巫妖争霸时的蛰伏,到封神量劫后的布局,多少心血眼看就要付诸东流。
\"事到如今...\"
阿弥陀佛指尖轻触池水,荡起一圈涟漪。
\"唯有请世尊前来之……\"
话音未落,极乐天外忽现一道金光。
那光芒初时如豆,转瞬便化作无量光海,照得整个极乐世界纤毫毕现。
金光中,一尊法相庄严而至。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准提佛母。\"
世尊双手合十,袈裟上八宝璎珞轻响,其声如清泉漱玉,又似晨钟初鸣。
阿弥陀佛与准提佛母见状同时回礼:\"南无正觉世尊闻来佛。\"
双方见礼,阿弥陀佛长叹一声:\"如今佛门气运一分为二,西方大兴之宏愿,恐将化作泡影。 不知世尊可有应对之法。\"
准提佛母挥动七宝妙树,试图聚拢溃散的功德金光,奈何金光如沙,越是紧握,流失越快。
世尊凝望极乐天穹顶那道若隐若现的裂痕道:
\"释迦牟尼实乃太清圣人布下的一枚暗子,专为分化我佛门气运而来。欲破此局,唯有令大小乘重归一体。\"
\"谈何容易!\"
准提佛母手中妙树震颤不已,三千小世界虚影在枝叶间明灭不定,
\"那释迦牟尼如今手握小乘教统,又得道门暗中扶持,岂会甘心俯首称臣?\"
阿弥陀佛亦是摇头。
世尊忽而展颜,眉间白毫绽放无量光明,眸中似有三千大千世界生灭轮转。他双手结智慧印,声音如黄钟大吕般在极乐天中回荡:
\"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准提佛母。我等修行亿万载,所求不过混元道果。如今西方大兴乃天道定数,然唯有佛门气运归一,方能证道混元之机。这个诱惑不可谓不大。\"
’‘世尊之意……。’‘
\"不若将大乘教主之位,让与释迦牟尼,如何?\"
此言一出,二圣法相俱震。
\"这...这岂不是将大乘教统拱手相让?\"
二圣金身同时绽放无量光,照见三千世界众生惊愕面孔。
世尊结智慧印的双手忽然分开,左手指天化现小乘罗汉金身,右手划地显现大乘菩萨法相。
两重佛光交织处,竟浮现出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悟道的虚影。
\"圣人谬矣。\"
虚空中响起晨钟暮鼓的和鸣,
\"非是相让,而是将小乘佛教融入大乘佛教。\"
随着世尊话音,罗汉金身逐渐融入菩萨法相,释迦虚影头顶现出大乘教主的宝冠。
极乐世界所有优昙花同时绽放,花蕊中飞出无数\"卍\"字金符,在虚空组成一幅气运流转图——原本分流的大小乘气运,此刻正如百川归海。
\"妙啊!\"
\"释迦既登大乘教主之位,那小乘佛教…….\"
佛母眼中慧光暴涨,看穿三十三重天外那盘棋局,
\"便会成为我西方佛门的嫁衣!\"
\"善哉!世尊此计...\"
阿弥陀佛笑声震动十方佛土,八宝功德池水凝成朵朵金莲托起诸天菩萨,
\"看似退让实为进取,明处舍位暗中夺运。那太清自以为落子天元,岂知整个棋枰都将归我西方所有!\"
世尊额间白毫宛转,射出三道金光接引过去现在未来:
\"释迦牟尼本是菩提树下证道,受我佛门印记,其性灵早与我佛门因果纠缠。太清遣他分化气运,却不知这正是送来助我佛门圆满的最后一味药引。\"
说着伸手一指,雪山虚影中现出正在禅定的释迦牟尼,
\"待其坐上教主之位,自有我大乘多位佛菩萨‘辅佐’...\"
准提佛母突然将七宝妙树掷向虚空,树冠上悬挂的璎珞化作八万四千法门:
\"届时以大乘佛法包容小乘教义,纵是太清亲临,也难斩断这已成定数的因果!\"
三人相视而笑时,世尊指尖凝聚一朵金莲,莲心映出雪山胜境:\"此事当遣燃灯古佛前往说项。他曾为释迦牟尼授记,最是合适不过。\"
话音未落,一道亘古佛光自三十三天外落下。
燃灯古佛踏二十四诸天虚影而来,头顶寂灭佛火中沉浮着灵柩灯虚影:\"南无阿弥陀佛,此事贫僧愿往。\"
准提佛母手中七宝妙树突然开出一朵并蒂莲,花开两朵,各表一枝——正是佛门因果具象化。
阿弥陀佛颔首:\"善。且告诉释迦牟尼,若愿归心,下个量劫时,混元道果可期。\"
大雪山巅,万年玄冰折射出森冷幽光,释迦牟尼盘坐于千瓣冰晶莲台之上,周身缭绕的白金色佛光与漫天风雪相互激荡。
当燃灯古佛破空而来时,这位小乘佛教的领袖甚至未睁开眼,只淡淡开口:“燃灯老师不辞千里,可是为佛门气运之事?”
“果然瞒不过道友。”
燃灯古佛挥动手中古朴的青铜灯盏,灯芯火苗明明灭不定,却将方圆百丈的寒意尽数驱散。
望着冰晶莲台下方那道蜿蜒的金色气运支流 —— 此刻虽细若游丝,却依然倔强地流淌着,
“西方大兴,本是天道昭昭。可如今两脉相争,气运割裂,于你我皆非幸事。贫僧来此,奉二圣与世尊法旨,特邀道友入我大乘佛教一脉,共参菩提大道。”
释迦牟尼终于睁开双眼,眸光如电:“燃灯老师此言差矣。我小乘教义直指本心,渡人先渡己,此乃解脱大道。若要我摒弃教义,向大乘俯首,绝无可能。”
\"道友误会了。\"
燃灯古佛从袖中取出一卷金册,
\"非是要道友摒弃教义,而是...\"
其展开金册,顿时梵音阵阵,现出\"三乘归一\"四个大道真文,
\"以大乘为舟,小乘为桨,共渡苦海。\"
释迦牟尼眸光微动,却见那金册上浮现出未来景象:
灵山法会上,小乘弟子与大乘比丘同席而坐;
菩提树下,两部经典交相辉映。
“道友,如今佛门气运分裂,不仅西方难兴,就连你我修行,也要受阻。”
这番话如重锤敲在释迦牟尼心间。
其本为太清老子所布之暗子,身负分裂佛门气运之重任。
然燃灯所言不无道理,佛门内斗不休,西方难兴且不论,自身证道之路亦将荆棘满布。
但若两教合流,小乘虽信徒众多,然在大乘高手如云、又有西方二圣坐镇之情形下,恐难脱附庸之命。
权衡利弊后,释迦面色未变,语气却冷峻了几分:“燃灯老师既有筹谋,还请明示。”
“世尊言若道友愿入大乘一脉,愿将大乘教主之位让与道友。”
燃灯古佛目光如炬,紧盯着对方眼底细微之波动,
“只要道友应下,可保留小乘根本教义。”
“不知世尊,欲贫僧付出何种代价?”
释迦牟尼面色平静,内心却起波澜。
“道友须拜入西方二圣门下,尊世尊为根本上师。”
燃灯古佛字斟句酌,“如此,道友便能兼任大乘教主,使大小乘重归一体,佛门气运必将汇聚成滚滚洪流。届时西方大兴,功德圆满,混元道果可期。”
此言一出,对于世尊之谋划,释迦牟尼心中了然,这是要迫其全心投入西方。
此乃阳谋,单凭“混元”二字,释迦牟尼实难拒绝。
混元大罗金仙,乃超脱天地、永恒不朽之境界,亦为无数修行者梦寐以求之终极目标。
此刻释迦牟尼心动不已。
燃灯古佛见状,又加一把火:“证道混元,本就是与天道争命。若能以大小乘合一之气运,换取超脱天地的机缘,又何尝不是顺应大道?”
“若要贫僧入主大乘,须将西方二圣从万仙阵中渡走的三千截教门徒尽数归入贫僧座下。”
“此事贫僧应下,”
燃灯古佛手中青铜灯盏突然大放光明,二十四诸天虚影在灯焰中流转。
\"如道友所愿。\"
但见二十四诸天洞开,三千道身影踏莲而出。
其中两千余众已现罗汉金身,脑后浮现金轮;
唯余数百人周身仍缠绕上清仙光,道袍上还带着封神之劫的剑痕。
\"大师兄!\"
\"多宝师兄!\"
声声呼唤中,释迦牟尼法相如水波动,现出多宝如来真容。
其指尖轻点众人顶门,每落一指便有一朵金莲绽放:
\"诸位师弟,既入佛门,当证菩提。\"
但见那数百道人身形渐转,道袍化作福田袈裟,顶上三花结出舍利子,腰间玉佩转为八宝璎珞。
最后一道上清仙光转化之际,九天之外忽起一声清越剑鸣。
只见一道横贯三界的青萍剑气破空而来,却在触及雪山的刹那,化作漫天青莲徐徐飘落。
莲瓣触及众弟子眉心时,随即化作青烟消散。
此乃上清圣人亲手斩断师徒因果,了却封神旧怨。
此时三千弟子齐诵佛号,声震三界: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释迦牟尼双手合十,眉间白毫迸发无量光:
\"善哉。南无阿弥陀佛,南无准提佛母,南无正觉世尊闻来佛。自今日始,贫僧入大乘一脉,令大小乘归一体。\"
誓言既成,大雪山巅的气运突然疯狂涌动。
释迦牟尼周身的白金色佛光与大乘教的金色气运长河轰然相撞,迸发出的光芒照亮了整个西牛贺洲。
其头顶浮现出两朵金莲,一朵绽放着小乘的清净光辉,一朵流转着大乘的慈悲气象,缓缓融合成一朵璀璨夺目的万瓣金莲。
此时,西牛贺洲所有寺庙的金钟同时自鸣,八宝功德池中,原本分流的气运长河逐渐合二为一。
燃灯古佛见诸事已定,手中青铜灯盏轻轻一振,灯焰中顿时浮现出灵山胜境之景。
只见大雷音寺前金莲遍地,天龙八部盘旋于空,一派庄严佛国气象。
\"三月之后,世尊将于灵山召开龙华法会。\"
燃灯古佛合掌微笑,声如洪钟,\"届时三界诸佛、菩萨、罗汉皆来朝觐,正可借此盛会宣告佛门一统之喜。\"
此次法会,世尊将正式传位,三乘法要,将在法会上归一,佛门气运,借此可彻底稳固。
释迦牟尼双目微阖,心中已然洞明。
这龙华法会,实乃天赐良机,世尊传位之际,正是自己确立佛统之时。
若能于万佛朝宗之日显圣,不仅可昭告三界自己佛门共主之尊位,更能借机收服那些尚存异心的大乘菩萨。
其抬首望向灵山方向,眸中金莲绽放:\"三月之后,贫僧当于龙华树下,演三乘归一之妙谛。\"
燃灯古佛见状,手中灵柩灯焰骤然化作金桥,直通极乐:\"道友既已明悟,不妨随贫僧先行拜谒二圣。\"
释迦牟尼双手合十,足下金莲绽放:\"善哉,正该拜谒二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