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李靖跟柴绍沉默不语。

直到出了白石城的城门,两人也都一言不发。

复杂的看了一眼白石城的城墙。

李靖觉得陈策实在是太狂了,但偏偏对方又有狂的资本。

现在这小郎君把难题丢给了自己。

若是如实向陛下禀告,以陛下的性格,肯定忍不了。

若是禀告不实,又是欺君之罪。

头痛啊!

李靖瞪了一眼跟在后面的李秀英一眼。

“药师,现在该怎么办?”

现在柴绍心情也复杂,尤其回想着陈策淡定的说出那一番话。

这是想干嘛?

不把朝廷,不把陛下放在眼里,是想造反?

柴绍叹了一口气,这大唐,看似风平浪静,但北有突厥,南有吐谷浑,高丽旁边还有一个韦氏的大隋。

如果这小郎君这处理不好,又恐怕多出一个大陈。

柴绍打了半辈子的仗,哪里会怕打仗?只是这仗打久了,苦的是天下百姓,难的是江山社稷。

李靖暂时也没有好办法,关键这事他处理不了。

“先回军寨吧,把今日之事写成奏章,快马加鞭送去长安,看陛下怎么说。”

说完,李靖翻身上马,调转马头,率先离去。

柴绍深深的看了一眼白石城,也上马跟着离去。

一个时辰不到,李靖跟柴绍走进军寨议事厅里,当然李秀英跟秦有仪也“荣幸”的被叫了进去。

李靖拿起笔,想了想,快速的写了一封奏章,然后让人尽快送到长安去。

等做完这一切,这才看着李秀英两人,开口道:“说吧!”

被李靖跟柴绍看着,秦有仪根本不敢说话,只能躲在李秀英的身后,低着脑袋,小手不停的摆弄衣角。

李秀英相比之下要镇定得多。

心一横,李秀英也不怕被李靖骂,便把自己怎么跑出长安城的,怎么去到放牛村,怎么跑到白石城的事情老实交代了一遍。

反正郎君也没说让自己保密,而且好像也没有什么不能说的。

想起刚才离开陈府时,小郎君对自己的叮嘱,脸颊又开始微微发烫。

“当时你亲眼看到那小郎君杀长孙康了?”

李靖端起案桌上的茶碗,习惯的喝了一口,总感觉没有那陈小郎君泡的茶水好喝。

而一旁的柴绍则老神自在,仿佛不管自己的事一般。

人家两父女问话,自己这个外人还是不要插嘴得好。

“我,没有看见。”李秀英摇了摇头,然后想到什么,接着道:“不过我亲眼看见郎君杀梁洛仁!”

“哦?”李靖眼睛一亮,放下手中的茶碗,催促道:“还不赶紧说!”

“那天,郎君找到梁洛仁卖琉璃珠,梁洛仁想要东西又不给钱,还想杀人,郎君就用手枪一枪爆了对方的头。”李秀英回想了一下,然后徐徐道来。

“手枪?”

李靖跟柴绍对视了一眼,终于听到一个新词。

只是这手枪,不是手中握着的长枪吗?

李秀英没注意两人眼中的疑惑,自顾自的继续道:“后面席队长拿出一个叫啊匹几(RpG火箭筒),薛队长用的好像叫诶克47(AK47),然后就把冲进来的守卫全部干掉了。”

啊匹几?

诶克47?

这又是什么东西?

怎么越来越听不懂了。

等李秀英,说完后,两人久久不语。

不是两人不想问,关键连怎么问都不知道。

那个什么啊匹几装上一个铁蛋,然后什么打出去就能发出如同天雷的声音,还能冒出熊熊大火。

没亲眼见过,真的想象不出那个画面来。

李秀英站了一会儿,见李靖跟柴绍神飞天外,不知道在想什么,于是开口问道:“爹……李将军,我们可以出去了吗?”

李靖点了点头,不过眼光落到李秀英的腰间,出声叫到:“等一下,你腰间鼓鼓的,里面装着什么。”

李秀英一听,顿时慌了,连忙用双手捂住,结结巴巴的回道:“没,没,没什么,我先出去了。”

李靖只是淡淡的说了一句:“拿出来!”

李秀英挣扎了好一会儿,这才瘪着嘴,不情愿的从腰间,解下一个大香囊,解开绳子后,从里面拿出一把手枪。

李靖看了几眼,没看出这东西是什么:“你手上拿的是什么?”

“这,这是,是伯莱塔手枪。”李秀英嘟囔了一句。

这手枪是刚才分别时,郎君给自己,说是用来防身的。

“手枪?”李靖一下子来了精神,连忙催促道:“快,给我瞧瞧。”

就连柴绍都忍不住的站起身来,伸长脖子来看。

李秀英心里一百个不愿意的把手枪递给李靖,委屈的眼泪在眼眶直打转。

若是娘亲在这,一定会帮自己的。

“不是铁的?”

李靖用手握住手枪,感觉有点分量,用手指敲了敲,但又没有敲铁那种清脆声音,也不知道是什么材质。

只是这手枪造型怎会如此奇怪?

柴绍也在旁边看了半天,看不出个所以然,只好出声问道:“这手枪,该如何使用?”

李秀英倔强的站在原地,把头扭向一边。

“你这孩子,还拎不清轻重吗?”李靖拍了一下桌子,怒道:“现在都什么时候了,还在耍性子。”

李秀英打小就怕父亲,不是怕他用木条打自己,而是李靖动不动的就把自己关在闺房里面,学什么刺绣,什么书画。

眼见李靖发火,李秀兰心里也开始嘘了起来,不得不按照李靖的意思来做。

从李靖手上拿过伯莱塔bU9,回想着陈策教自己的步骤。

先退出弹夹,检查弹夹里的六发子弹。

然后再把弹夹扣上去,拉开保险丝,接着上膛。

李秀英双手托枪,先是瞄了瞄李靖,又瞄了瞄柴绍,最后瞄向一旁柴绍刚喝过的茶碗。

“砰!”

李秀英手中的伯莱塔bU9发出一声轻响。

同一瞬间,茶碗四分五裂,碎片混合着茶汤,溅得到处都是。

“这……。”

李靖跟柴绍脸色大变。

之前对那程咬金说的什么神秘武器只是臆想,现在终于看到这武器的恐怖之处。

最重要的是,两人只看到李秀英手指微微动了一下,茶碗就炸了。

完全看不清,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拿来!”

李靖伸出手,示意李秀英把手枪给自己。

“郎君说,枪口千万不要对着人,万一走火,后果就很严重。”李秀英恋恋不舍的又把枪递给李靖。

李靖接过枪后,用眼睛看了看枪口,又用鼻子凑近闻了闻,同样有在白石城外那种硝烟的味道。

学着李秀英的样子,李靖举起枪,对着墙上挂着一副铠甲,开了一枪。

一股不是很强的后坐力从枪身传来。

这点力道,李靖根本不会在意,眼睛一直盯着那副铠甲。

铠甲已经被打落在地。

柴绍则早已跑过去捡起那副铠甲,只见胸口处的位置有一个深深的洞痕,一枪直接贯穿铁甲?

要知道铠甲用刀砍,也只能造成浅浅的痕迹。

可见这枪威力有多大。

而作为当事人的李靖,想的更多。

这东西简直是神兵利器,也终于相信那陈小郎君靠这种东西能守住白石城。

若是成百上千的人手中都拿着这种手枪,那场面真的让人胆寒。

想也没想,李靖把手枪装进一个木盒,又写了一封密信,放在装手枪的那个盒子里,叫了一个卫兵进来,让他三百里加急,送进皇宫。

“爹,那是我的手枪!”

李秀英看着卫兵抱着盒子就跑出议事厅,顿时急眼了。

李靖白了自己的女儿一眼,冷声道:“这种东西,除了陛下,你觉得是你一个女儿家能拥有的?”

李秀英顿时眼泪就流了下来,丢下一句:“我恨你!”

然后头也不回的跑出议事厅。

趣趣阁推荐阅读:武炼巅峰百炼飞升录带着农场混异界唐朝好地主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邪王追妻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天唐锦绣太子的一千次告白:危险少女我在大唐卖烧烤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神级火爆兵王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逍遥小憨婿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清隐龙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重生之战神吕布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武道至尊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神三群聊:三国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大唐再起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龙魂兵王铁十字从李元芳开始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华兴传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诡三国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地中海霸主之路花豹突击队奋斗在沙俄战国称雄资本大唐邪龙狂兵穿越之直播大唐大唐嫡长孙!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最强之军火商人大明:史上最狠暴君大文豪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带着漫威回北宋历史中的酒馆大宋伏魔司全球帝国从明末开始真理铁拳岂独无故锁腰!高阳她哭哑了求饶重回1950:我为国家造核弹!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大周第一婿嫌我功高诬我谋反?我真反了!朕佣兵百万,你喊我废皇子?娘娘们别作妖,奴才要出手了说好当废皇子,你偷偷当皇帝?郑锦:我在南明的奋斗生涯冰临谷重生1980,从手搓歼8开始为国铸剑让你做赘婿,你在朝堂一手遮天?书圣?诗仙?首辅?没错,都是我大唐躺平王三藏还俗朕乃天命大反派,开局怒斩重生女帝从侯府废柴到一字并肩王你们夺嫡,我靠娇妻偷家赢麻了!大楚武信君大明:一次呼吸一两银,殖民全球!列强?大秦面前哪个敢称列强?称霸世界:从建立国防军开始穿成少帝后我靠物理登基大乾风云起苍穹带着现代军火系统闯大明寒门状元路大明国师,教朱棣治国,朱元璋来听墙根穿成农家子,妻妾越多,发家越快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穿越大雍:从瞎子到千古一帝大明:我是崇祯,亡国倒计时两天铜镜约大唐太子的开挂人生一身反骨,你叫我爱卿大唐:我李承乾,绝不被废唐代秘史衣冠谋冢英烈传奇灾荒年,全村啃树皮,媳妇嫌弃肉太肥了明朝的名义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锦衣血诏道藏辑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