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长,信任度真的很难获取,不过就像水滴石穿,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就能一点点拾取民众的信任。”苏晴露出微笑,看着周志高说道。
“我对局长的过往有过一些了解,在没有来京城之前,你先是在长福镇担任镇长与镇委书记,帮助那里的民众致富奔小康,大家都叫你父母官。”
“后来,局长到了化安县任职,也是一步一个脚印,将化安县的经济、民生各方面都发展得很好,甚至超越了国内很多城市的Gdp年总量。”
“再之后就是阳市了,现在的阳市年度Gdp已经达到全国前三,成为内陆第一经济特区城市,本来只有几百万人的阳市,听说快要突破千万常驻人口。”
“周边城市很多都不再去南方城市,北方城市打工,而是直接就近去阳市,因为阳市的待遇不比外面低,甚至还有所超越,再加上离家近,简直比省城还要热闹。”
“所以只要我们以真心换信任,肯定是能换回来的,龙国的民众是全世界最好的老百姓,他们从来不会给官方找事,反而经常被黑恶势力,腐败分子所欺负,要是换成别的国家,可能早已爆发大的冲突。”
“既然我们的老百姓那么好,自然要对他们好一点,不能让他们受苦又流泪。”
周文满意的看着苏晴,他也没想到苏晴的成长竟然这么快,只是短短的时间内,她的觉悟竟然已经这么高。
只要继续坚持下去,又是一个不亚于李固的好同志,现在她只是刚刚开始独当一面,以后肯定能更加优秀。
当下,周志高开口道,“苏晴同志,你的觉悟很高,学习能力和进步也非常快。”
“土地纠纷的处理,我没有找错负责人,也许你觉得自己的资历尚浅,可在我看来,没有机会才没有资历,如果在基层二十年,难道也叫没资历吗?”
“你在基层的时间不短了,是真正知道人民群众需求的人,也因为如此,你可以很好的解决一个接一个问题。”
“因为你会以民众为出发点,从而做到完美的解决问题,你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苏晴听得眼眶发热,手指不自觉攥紧笔记本的边角。
窗外的阳光斜斜切进办公室,在周志高的办公桌上投下明暗交错的光影,她忽然想起初来国土总局时,自己蹲在档案室整理旧档案,灰尘落在肩头,而现在竟能得到局长这样的认可。
“局长说得对!”她声音微微发颤,“在基层当村官那八年,我见过农妇为了半分宅基地给村干部下跪,也见过老农用板车拉着成袋的申诉材料去县里。”
“有次暴雨冲垮了王大爷家的土坯房,他守着坍塌的墙根哭,说那是他父亲用三担谷子换来的地基......”
她顿住,掏出纸巾擦了擦眼角,“那时候我就想,要是能有个地方,能让老百姓把苦水痛痛快快倒出来,该多好。”
周志高起身从书柜里取出个铁皮盒,里面整整齐齐码着褪色的笔记本。
“这是我在长福镇当镇长时记的,”他翻开泛黄的纸页,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张三家的牛丢了”“李寡妇家的地被占”。
甚至还有用铅笔画的水渠改造草图,“那时候条件差,连打印机都没有,所有材料都是手抄的。”
苏晴凑过去细看,突然发现某页边缘用红笔写着:“明日务必解决老赵家宅基地纠纷,其儿子参军保家卫国,绝不能让英雄寒心!”
字迹因反复描摹显得格外厚重,她仿佛看见年轻的周志高在煤油灯下奋笔疾书的模样。
正说着,桌上的电话突然响起。周志高接起后脸色凝重:“立刻启动应急机制!”
转头对苏晴说:“西北某市发生大规模土地纠纷,开发商强行施工,数百村民围堵工地。”
“你带调解中心骨干,三小时后飞过去。”
几个小时后,苏晴站在西北荒漠的工地上,风沙卷着黄沙拍在脸上生疼。
警戒线内,挖掘机轰鸣着扬起烟尘,警戒线外,村民们举着写有“还我耕地”的木牌,几个老人跪在滚烫的沙地上哭嚎。
开发商负责人叼着烟,冷笑道:“苏局长,这可是市里的重点项目,您别多管闲事。”
苏晴没理会他,径直走向人群。
一位满脸沟壑的老汉抓住她的手:“闺女,他们说要建光伏产业园,可这是我们祖祖辈辈种麦子的地啊!”
她蹲下身,发现老汉布鞋里渗着血——是在赶来的路上被碎石子扎破的。
“大家听我说!”苏晴站上土堆,声音穿透风沙,“我是国土总局的,这次来就是解决问题!”
“现在停工三天,我们会核查所有审批文件,也请乡亲们选出五个代表,和我们一起查!”
人群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接下来的三天,苏晴带着调查组住在村委会的土坯房里。
他们在满是尘土的仓库里翻出二十年前的土地承包合同,又通过卫星地图发现所谓的“光伏产业园”规划,竟覆盖了整片基本农田保护区。
当她把证据摆在开发商面前时,对方额头上的冷汗混着沙土往下淌。
调解会上,苏晴特意让村民代表坐在主位。
开发商刚想辩解,一位拄着拐杖的退伍老兵突然站起来:“我儿子在边疆守国门,你们却要抢他老子的口粮地?”
老人掀开裤腿,露出战争年代留下的伤疤,“当年鬼子都没让我低头,你们算什么东西!”
最终,项目被叫停,违规审批的官员被带走调查。
临走时,村民们自发凑了一筐土鸡蛋非要塞给苏晴,她推辞不过,悄悄把钱塞进一位大娘的口袋。
飞机起飞时,她望着舷窗外渐渐缩小的村庄,给周志高发了条信息:“局长,我好像更明白您说的‘土地有魂’了。”
回到京城,周志高主持召开了土地纠纷调解工作现场会。
苏晴站在投影仪前,展示着西北案例的全过程,屏幕上滚动播放着村民从愤怒到展露笑颜的对比画面。
当画面定格在退伍老兵含泪敬礼的瞬间,会议室里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苏晴同志创造了‘三日调解法’,”周志高举起一份文件,“现场核查、群众参与、透明处理,这个经验要在全国推广。”
他看向台下坐着的各地国土局代表,“同志们,土地纠纷调解不是简单的和稀泥,而是要像外科医生一样,既要切除病灶,又要让土地重新焕发生机。”
散会后,苏晴在走廊遇到了刚从沿海市回来的小王。
他胳膊上还缠着绷带,是抓捕涉黑开发商时受的伤,但脸上却挂着灿烂的笑容:“苏姐,听说你在西北干得漂亮!走,我请你喝庆功酒!”
两人坐在小饭馆里,吃着热气腾腾的面条。
小王夹起一块红烧肉放进苏晴碗里:“你知道吗?现在基层干部都在传,说国土总局有两位‘拼命三郎’,一个查腐败,一个护民心。”
苏晴笑了,面条的热气模糊了眼镜片,她突然觉得,所有的辛苦都值了。
深夜,周志高办公室的灯依旧亮着。
他正在审阅苏晴提交的《全国土地纠纷调解标准化手册》,看到“建立土地历史档案库”“开通24小时语音申诉通道”等创新举措时,欣慰地在旁边批注:“此子堪当大任!”
窗外,京城的夜景璀璨,而在这片土地上,无数个像苏晴、小王这样的干部,正在用行动编织着信任的纽带,让每一寸土地都成为连接政府与民众的温暖桥梁。
你给了民众温暖,他们也会让你感受到什么叫做暖心,就如很多人说过的那样,龙国的老百姓是全世界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