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泽因为花椒、辣椒丰收心情颇好,远在京城的李简此时看着土豆的产量,惊讶不已。
在种土豆前,张泽就已与他通了气,土豆产量高。
但,现在亲眼看着一筐筐土豆从田里挑出来,李简的笑容就没有下来过。
“快把这些土豆称一称有多重。”
几个下人赶紧按照李简的吩咐开始称重,一刻钟后,负责计算最终重量的下人,颤抖着嘴唇走到李简面前。
颤抖着拱手道:“回王爷,一亩共收获土豆二十三石(2760斤)。”
“二十三石,真有这么多?”
“回王爷,是的。”
李简接过下人算出的得数,“好,吩咐所有人加紧收获,赶在天黑前将这一亩土豆全部收了。”
李简兴奋地恨不得立马进宫,告诉开平帝这个好消息,“不,留两亩,剩下的全部收获。”
“是。”
李简命人将一筐土豆搬上马车,随后带着侯春福回皇城。
“陛下,齐王殿下在殿外求见,说有要事要禀。”
“让他进来吧。”
李简将皇商与臣子勾结,从中牟取暴利一事,捅到了开平帝面前。
开平帝虽然年老了,心肠软了很多,但,他是一个帝王,绝不允许此等事情出现。
他还坐在皇椅上,底下人就敢这般,这就是在打他的脸。
所以,这些日子,朝堂看似平静,一些对开平帝了解的官员行事都越发谨慎小心。
他们总觉得皇上在憋着什么,这种没由来的直觉,让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难得朝堂迎来了短暂的平静、和睦。
几个皇子不是傻子,手底下能人,投靠、依附的官员不少。
从官员中的只言片语,几个皇子都各有猜测。
只是,还未查看到底是什么事,捕风捉影的事,一向让人不得不谨慎对待。
这些和李简没甚关系,该捅的他已经捅到了开平帝面前,至于开平帝会怎么做,这不是他能置喙的。
眼下土豆丰收,且产量如此之高,却是一个切切实实的好消息。
在暗处盯着李简的人,从李简从庄子上回来的那一刻就开始了。
在李简还未入宫,大皇子、三皇子、六皇子几人就都知晓了。
“儿臣见过父皇。”
“起吧,你不是去庄子上了吗,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
李简满脸带笑,故意卖关子道:“儿臣有一个天大的好消息要告诉父皇。”
“侯春福,命人把好消息抬上来。”
紧接着几个侍卫抬着一筐用布盖住的东西走进殿中。
“父皇猜猜这筐里是什么好宝贝?”
开平帝对小七这般行事见怪不怪,捋了捋胡须,思忖片刻,脱口而出,“土豆。”
“然也。父皇真是料事如神,父皇请看,这是今早刚从田里刨出来的土豆。”
开平帝看着筐里一个个金黄的土豆,个头有的比成人拳头还大些,小的也有鸡蛋大小,忍不住点头。
“果真如子润所说,只是不知一亩的收成是否有子润说的高。”
“这就是儿子要给父皇禀报的第二个好消息,一亩土豆的收成是二十三石。”
“二十三石?”
“千真万确,父皇请过目,这是一亩田挖出的土豆的每一筐的重量的记载。”
开平帝接过小册子,仔细看过每一笔重量的记载数目。
李简坐在一旁,悠哉悠哉地喝着茶水。
“嗯嗯,味道不错,再去上一碟子枣泥糕来,我饿了。”
“哈哈哈,真是天佑我大周啊,有了这高产的土豆,大周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
民以食为天,能让治下的百姓们吃饱肚子,是每一个皇帝的毕生追求。
开平帝没想到困扰他多年的事,竟然会因为一颗小小的土豆得到解决,这怎么能不让他高兴呢?
“父皇,喝口茶水,缓一缓。”
开平帝接过茶水,瞪了李简一眼,“臭小子,还敢打趣起你老子来了。”
在殿中伺候的宫人们对此早就见怪不怪了,一点儿都不受影响,该干什么还干什么。
李简一边给开平帝捏着肩膀,一边狗腿地问:“父皇,儿臣特意留了两亩土豆未收,父皇可要亲自去瞧一瞧?”
“嗯……容朕想想。”
李简没有打扰开平帝,手上的动作放轻了几分。
思忖片刻,“土豆产量这么高,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朕当亲自去瞧一瞧。”
“另外,朕听说土豆此物产量高不假,也容易受潮发芽,你可有提前准备好地窖?”
李简笑眯眯道:“父皇,你忘了庄子上就有地窖。”
“行,你先去准备准备,三日后朕亲自去庄子上一趟。”
李简目的达到,搞怪地朝开平帝行了一礼,“是,多谢父皇,父皇多注意身体,儿臣先去准备。”
开平帝看着李简离开,嘴角上漾起的笑容缓缓收起,继续埋头处理案几上的折子。
“小七进宫面见父皇都说了什么?”
“回殿下,齐王命侍卫抬了一筐子东西,宫人说筐里的东西是土豆。”
“土豆?这是何物?”
侍卫忙将自己知道的消息一五一十禀报,“回殿下,是源柔府的张知府弄来的,据说产量很高。”
大皇子笑得很阴狠,“原来小七他不声不响地在庄子里种了土豆,我说他怎么会频繁去庄子上,且父皇对他越发看重,原来如此。”
“果然,小七才是藏得最深的,原先以为小六是暗中的毒蛇,现在看来小七才真是步步为营。”
想到这里,三皇子又想起他先前对李简下手,然而没有一次成功的事。
又联想到最近他的铺子接连出事,这些事不会也是小七干的吧?
若真是他干的,那自己得用什么法子,让他知道自己这个三哥不是好惹的。
“你们都是废物,小七频繁去庄子上,你们竟都没察觉庄子里多了些东西吗?”
“殿下息怒。”
“息怒?整日里只会说:息怒,本殿要你们有何用?!”
“殿下,刚从宫里传出消息,三日后,陛下会出宫到齐王殿下的庄子上查看土豆。”
三皇子眼珠子不停地转着,“这个消息是否准确?”
侍卫忙补充道:“十有八九是真的,是从福海公公那里传出来的。”
“从福海那里传出来的,你们先退下,把幕僚们都唤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