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48年2月,侯景在涡阳被慕容绍宗击溃,带着800骑兵进入南梁境内,占据寿阳。并开启了在南梁兴风作浪的旅程。
那么,慕容绍宗干嘛去了呢?
原来,慕容绍宗接到了高澄命令,随太尉高岳去攻打驻守颖川的王思政。
东魏已经收回被南梁占领的领土。被西魏霸占的七州十二城,高澄也决心夺回来。
548年3月,高澄亲自坐镇黎阳,发布命令:驻守河阳三城的大司马斛律金,率彭乐、可朱浑元两员大将,围攻洛阳。
西魏洛阳镇将是裴宽。他率军顽强抵抗。
但洛阳的城墙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
十几年前,高欢下令迁都邺城时,同时下了一道命令:洛阳皇宫,连同其它大宅子,陆续拆掉,运往邺城重建。
所以,洛阳早已被拆得千疮百孔。
后来,侯景担任河南道大行台,开始时把治所设在洛阳。他没理会城内建筑,只是把破损城墙补了补。
高慎投敌,向西魏拱手献出虎牢关。
侯景收复虎牢城后,把河南大行台治所迁到虎牢,洛阳的地位因而低于虎牢城。
总之,十多年来,洛阳的城建,比当年作为首都时差得太远。
现在,东魏军三面攻打洛阳,很快破城,裴宽被俘。
洛阳重回东魏掌握。
高澄拿下洛阳的目的,是为了切断了西魏军援救颖川的路线,攻打王思政。
拿下王思政,然后收复他控制的河南七州12城。
洛阳到手,高澄让彭乐驻守此地。
随即,高澄任命太尉高岳为统帅,率大行台慕容绍宗、大都督刘丰、大司马斛律金,几路大军一起强攻颖川城。
高澄作了这些部署,自认颖川已是囊中之物,没自己什么事了。
于是,高澄回去晋阳坐镇大本营。
4月,高岳率慕容绍宗、刘丰、斛律金,共四路兵马,号称10万大军,围住了颖川城。
颖川城即后世禹州城,位于洛阳东南200里,中间隔着嵩山。
嵩山山系、箕山、伏牛山系,由北向南分布,是中原地区最主要三大山系。
嵩山北面是洛阳盆地。
嵩山、箕山、伏牛山脉的东部,就是面积广大的中部大平原。
伏牛山脉南面是南阳盆地。
嵩山、箕山、伏牛山,洛阳盆地、中部大平原、南阳盆地,加上嵩山、箕山、伏牛山孕育的洧水、颖水、汝水,“三山三水三平地”,就是中原地貌特征。
北部的嵩山山脉大致呈东西走向,东西跨度约30公里,南北宽15公里左右。
由西至东依次是龙门山、万安山、双龙山、太室山、少室山、伏羲山、具茨山。
嵩山山脉最东的具茨山向东南而去,伏羲山向东北而去,它们之间的山谷,孕育出了洧水。
嵩山山脉中南部是箕山。
具茨山、嵩山主脉少室山、箕山之间山谷孕育出的河流就是颖水。
颖川城(禹城)就在颖水边,距离少室山脚古城登封130里。这里属于中部大平原的范围。
箕山西南就是伏牛山脉。
伏牛山脉最东那座山叫外方山,他与箕山之间的山谷,是汝水发源地。
汝州就在汝水上游山谷,箕山南面、外方山北面。
侯景当年为了让宇文泰出兵帮自己抵御东魏军,答应割让给西魏的四座城池,位于靠近西魏的洛阳盆地和南阳盆地。
王思政、李弼、赵贵三人出兵后,趁机向东推进,总共占据了12座城池,远超侯景承诺的4座。
王思政之所以一定坚持冒险,将大行台治所设在河南腹地颖川城,就是为了守住抢来的那12座中原城池。
这也给他留下了隐患:大行台治所与西魏本部联络很容易被切断,成为孤悬飞地,陷入东魏军包围圈中。
现在,洛阳被东魏军收复,王思政就面临着这样的局面。
王思政由荆州北上、东进时,只带了一万多人马。
后来战死减员、收俘募勇相抵,王思政掌控的军队,也不到2万。
他分出将领和兵力去管控其它城池,自己率8000精兵守颖川城。
颖川城二十几万居民,加上王思政的8000精兵,这就是抵御东魏大军进攻的全部力量。
王思政就是王思政,非常形势,采用非常战术。
他命令将士们偃旗息鼓,全部藏在城内各个角落。
城头飘着几面“王”字战旗,无精打采。
城墙上稀稀拉拉的巡逻军士,悠闲自在。
四座城防大门紧闭,开着侧门,值守军士三三两两聊着天,有一帮老汉在拾马粪、扫大街……
颖川城内,似乎完全感觉不到外面大军兵临城下的压力。
随高岳这次行动出兵的大都督刘丰,见到颖川城的情形,脑子有那么一瞬宕了机。
此情此景他见过,邙山大战追击西魏溃军至弘农的那次。
彼时彼地的守将也是这位王思政。
上次被王思政忽悠后撤,后来大家都知道了,刘丰常被人讥讽,他自己也深以为耻。
现在,王思政又用出这招。
刘丰不是新兵蛋子,斛律金、慕容绍宗、高岳也不是。
商量作战方案时,刘丰、斛律金主张四路大军先锋同时杀进城,各留部分军队后续接应。
慕容绍宗沉吟不语。
刘丰道:“据咱们斥候探报,王思政的兵力在一万左右。斥候不会错得离谱。就算他们全部埋伏在城内暗处,并且有居民协助,咱们的军队也足以碾压他们。高太尉,请下令进城吧!”
高岳看向慕容绍宗:“慕容行台,你怎么看?”
慕容绍宗拱手:“咱们来得目的就是拿下颖川城。它兵强马壮、固若磐石,咱们要攻。它伏兵设险、杀机暗藏,咱们也要攻。不过,我听说王思政很不一般,请诸位提醒将士们,进城后务必保持军阵,切莫被分割成块、各个击破。”
高岳:“慕容大行台说得对。即便城内军队真的不堪一击,咱们也要当他们是劲敌对待。如此,大司马由北门、大行台由东门、大都督由西门、本督由南门,四面出击吧!”
三人同时起身,抱拳道:“遵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