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牢的晨雾总比别处来得更沉,像是把整个临淄城的湿冷都揉碎了,塞进这三尺见方的石墙里。铁栏杆上的霜花冻得发脆,风从墙缝里钻进来时,带着一股铁锈与霉味混合的气息,刮在人脸上,像细小的冰碴子。狱卒王二提着食桶走过长廊,木屐踩在青石板上,发出“嗒、嗒”的声响,在空旷的牢房里撞出沉闷的回音,每一声都像是敲在他紧绷的心上。
他比往日多绕了半圈,特意去后院的柴房看了眼那捆晒干的艾草——那是前日扁鹊先生托他找的,说艾草性温,能帮隔壁牢房的老张驱散风寒。柴房里的艾草还在,带着淡淡的药香,可那个要用药的人,却未必能等到今日的晨光了。王二的脚步又慢了些,食桶里的稀粥晃出几滴,落在地上,瞬间就结了层薄冰。
走到最尽头那间牢房前,王二先停了停,习惯性地朝里喊了声:“先生,该喝粥了。”往常这个时候,扁鹊总会从稻草堆上坐起来,声音虽轻却有力:“有劳王小哥了。”可今日,牢房里静得可怕,只有风穿过铁窗的呜咽声。王二的心猛地一沉,他抬手揉了揉眼睛,借着从铁窗透进来的微光往里看——稻草堆上,那个熟悉的身影还在,依旧是盘腿而坐的姿势,身上那件满是补丁的囚衣,被整理得平平整整,连衣角的褶皱都压得服帖,就像先生平日里待人那般,透着股不卑不亢的规整。
“先生?”王二又喊了一声,声音里带上了几分颤抖。他伸手去推牢房的门,门轴“吱呀”一声响,在寂静的长廊里格外刺耳。他提着食桶走进牢房,脚步放得极轻,像是怕惊扰了什么。离稻草堆还有几步远时,他就看清了——扁鹊先生的头微微垂着,双目轻阖,脸上没有任何表情,既没有痛苦,也没有不甘,只有一种尘埃落定的平静。王二的手一抖,食桶“哐当”一声掉在地上,稀粥洒了一地,热气很快消散在冰冷的空气里。
他跌跌撞撞地扑到稻草堆前,颤抖着伸出手,去探扁鹊的鼻息。指尖触到的皮肤,已经凉得像牢房里的石壁,没有一丝起伏。王二的喉咙里发出一声压抑的呜咽,他想喊,却怎么也发不出声音,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砸在扁鹊的囚衣上,晕开一小片深色的水渍。
“先生……您怎么就这么走了呢……”王二哽咽着,双手紧紧攥着囚衣的衣角,那布料粗糙,却带着先生身上残留的、淡淡的草药香。他想起前日,自己还跟先生抱怨母亲的咳嗽总不好,先生听完,就着牢房里昏黄的油灯,在一张草纸上写下药方,还特意叮嘱他:“艾草要选陈年的,煮的时候加几片生姜,能驱寒。”他当时还笑着说,等先生出去了,一定要请先生去家里喝杯酒,可现在,先生却再也听不见了。
牢房里的其他囚犯也被食桶掉落的声音惊醒,当他们看到王二趴在稻草堆上痛哭时,一个个都愣住了。那个被扁鹊治好腹泻的少年,抱着怀里的草药包,慢慢走了过来。他蹲在稻草堆旁,小心翼翼地碰了碰扁鹊的手,又迅速缩了回去,眼里满是恐惧与难过:“王大哥……先生他……”
王二点了点头,声音沙哑:“先生走了……”
少年的眼泪瞬间就流了下来,他抱着草药包,肩膀不停地颤抖。那草药包是扁鹊昨日给他的,里面装着几味治风寒的草药,先生还说:“你还年轻,身子骨要养好了,出去了才能好好过日子。”现在,草药还在,先生却不在了。
那个因冤案入狱的老秀才,也拄着拐杖走了过来。他看着稻草堆上的扁鹊,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悲痛,从怀里掏出一张皱巴巴的纸,那是他前日偷偷拓下来的、扁鹊刻在墙上的“望闻问切”四字。老秀才用颤抖的声音念着:“望闻问切……先生的医道,还没传完啊……”
哭声在狭窄的牢房里蔓延开来,有的囚犯默默抹泪,有的囚犯对着稻草堆鞠躬,还有的囚犯蹲在角落里,回忆着扁鹊先生为自己诊病的点点滴滴——那个说自己“气血不足,要多吃粗粮”的先生,那个在自己发烧时,用冷水浸湿布条为自己降温的先生,那个即便身陷囹圄,也从未放弃过任何一个病患的先生,就这么静静地走了。
没人注意到,当第一缕阳光透过铁窗,落在扁鹊的眉心时,那里泛起了一点极淡的金光。那金光像一粒被春雨唤醒的种子,在晨光中缓缓舒展,悄无声息地破开了无形的屏障,朝着空中飘升。起初,它只是一丝微弱的气流,若有若无,随着阳光渐强,气流逐渐凝聚成半透明的轮廓——那是扁鹊的灵魂,依旧穿着那件满是补丁的囚衣,却没了往日的疲惫,双目睁开时,眼中带着看透生死的澄澈,还有一丝对人间的眷恋。
扁鹊的灵魂悬在半空中,低头望着牢房里悲痛的人们。他的目光在王二身上停留了许久,看着那个平日里大大咧咧的狱卒,此刻像个孩子一样痛哭,心里泛起一阵暖意。他还记得,王二每次送饭时,总会偷偷多给他加一勺稀粥,或是带个热乎乎的窝头,嘴上说着“怕你饿死了,没人给我们看病”,眼里却满是真诚的关心。
他又看向那个少年,少年正紧紧抱着草药包,手指反复摩挲着包上的麻绳结。扁鹊的灵魂轻轻动了动,一缕极淡的微光从他身上飘出,落在少年的草药包上。那微光带着他对草药的理解,像是在告诉少年:“好好用这些草药,照顾好自己,也照顾好身边的人。”
少年似乎感受到了什么,他抬起头,茫然地看向空中,小声说:“先生……是您吗?”
扁鹊的灵魂没有回答,只是朝着少年温和地笑了笑,又将目光转向老秀才。老秀才正捧着拓纸,不停地擦拭着上面的泪痕,嘴里还在念叨着“医道未传”。扁鹊的灵魂又飘出一缕微光,落在拓纸上,那纸上的“望闻问切”四字,似乎变得更加清晰,墨迹中像是蕴含着一股无形的力量,仿佛在告诉老秀才:“医道不在纸上,而在心中,只要有人记得,它就不会失传。”
老秀才愣了愣,低头看着拓纸,忽然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对着空中轻声说:“先生放心,我一定会把您的医道,传下去的。”
做完这些,扁鹊的灵魂才缓缓转身,朝着铁窗的方向飘去。他的身体轻得像一片羽毛,穿过冰冷的铁栏杆时,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仿佛那坚硬的铁器,在他面前也变成了柔软的水汽。走出牢房的瞬间,他只觉得周身轻盈,像是卸下了压在身上几十年的重担——那些在人间行医时的奔波,那些面对疑难病症时的焦虑,那些身陷囹圄时的委屈,都在这一刻烟消云散。
可随着高度升高,一种奇异的拉扯感忽然袭来。扁鹊的灵魂停下脚步,低头望去,只见死囚牢的方向,无数细微的光点正朝着他汇聚。那些光点颜色各异,有的是温暖的黄色,有的是纯净的白色,有的是柔和的粉色——他认得,那是王二心中的感激,是少年的敬意,是老秀才的敬佩,还有那些被他指点过的囚犯们,无意识中释放出的“心念之力”。
这些光点落在他的灵魂上,像是春雨滋润大地,让他原本半透明的轮廓逐渐变得清晰。他能清晰地感受到,一股温暖的力量在体内流动,这股力量不同于生前的气血,也不同于神明的神力,而是一种纯粹的、来自人心的力量。他试着伸出手,指尖触碰着空中的流云,竟能清晰地感知到云层中蕴含的水汽,甚至能“闻”到其中夹杂的泥土气息,还有远处田野里,麦苗生长的清香——这是他生前从未有过的能力,仿佛整个世界,都在他的感知里变得透明。
“原来,自化之后,还有这样的天地。”扁鹊的灵魂轻声感叹,心中忽然明白了什么。他生前总说“医者仁心,不分贵贱”,总说“救死扶伤,乃医者本分”,他以为自己的使命,会随着生命的终结而结束,却没想到,死亡不是终点,而是另一种开始——一种带着“医道”印记的新生。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嗒嗒嗒”的声音由远及近,打破了清晨的宁静。扁鹊的灵魂循着声音望去,只见一队官兵正朝着死囚牢赶来,为首的人穿着青色的官服,神色慌张,显然是来处理他的后事。扁鹊轻轻摇了摇头,他知道,自己与人间的缘分,已经到了尽头,接下来的路,他要朝着更广阔的天地走去。
他最后看了一眼死囚牢的方向,那里的哭声已经渐渐平息,王二正指挥着其他囚犯,小心翼翼地将他的“身体”抬到一块干净的草席上,老秀才则在一旁整理着他留下的草药和笔记。扁鹊的灵魂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周身的微光变得更加温暖。
“各位,后会有期了。”他在心中默念,随后转身,朝着更高的天际飘去。阳光洒在他的灵魂上,将他的轮廓染成了金色,像是一盏在黑暗中点亮的灯,朝着未知的远方,缓缓前行。他不知道前方等待他的是什么,是幽冥界的阴寒,还是神界的祥和,或是其他更神秘的地方,但他知道,无论在哪里,他的“医道”都不会消失,他救死扶伤的信念,会永远伴随着他,照亮他前行的路。
而在死囚牢里,王二正蹲在草席旁,轻轻为扁鹊整理着囚衣的领口。忽然,他感觉一阵温暖的风吹过,像是有人在轻轻拍他的肩膀。他抬起头,看向空中,阳光正好透过铁窗,洒在他的脸上,暖洋洋的。王二愣了愣,随即露出了一丝笑容,对着空中轻声说:“先生,您放心去吧,您的医道,我们会记住的,会传下去的。”
风,似乎又轻轻吹了一下,像是在回应他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