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光天化日之下,发生了荒唐的一幕。

就在李宪的棺材前,他的五个儿子与五个侄子爆发了群殴,直把在场人员看的目瞪口呆,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住手,宁王的遗躯前大打出手,成何体统?”

张九龄身为百官之首,气的胡须颤抖,大声呵斥。

李宪的五个儿子有心退出,但李琚等五兄弟却是不依不饶,穷追猛打。

宰相李适之也跟着站出来阻止:“我说诸位王爷,众目睽睽之下就不要添乱了,你们还想不想让宁王千岁入土为安?”

“你们都给孤躲远点,谁拦我别怪我不客气!”

李琚打红了眼,丝毫不把两个宰相放在眼里,脱下大氅扔给旁边的家丁,朝着李珣挑衅。

“酒糟鼻,来来来,你看八爷今天打不打死你?”

“谁打死谁不一定!”

李珣毫不示弱,脱下身上的缟素就和李琚扭打成了一团。

就连德高望重的张九龄与身为皇室的李适之都劝不住李琚,其他官员自然更不敢讨个没趣,要么幸灾乐祸的看热闹,要么哀叹这些皇室不懂事……

李宪的长子李琎知道再打下去自己的兄弟怕是占不到便宜,毕竟李琚、李璬等人和皇帝是亲兄弟,自己这些堂兄弟们远了一枝,事情真闹大了,李瑛偏向谁用脚趾头都能猜到答案。

“五郎、四郎,都给为兄住手,父亲尸骨未寒,你们便与堂兄弟大打出手,成何体统?”

老二李琳也跟着劝阻:“诸位兄弟都住手,快点向八弟认错!”

李珣、李寿哥几个倒是想到此为止,但李琚却是不肯善罢甘休,左臂揽着李珣的脖颈,右手揪住李寿的衣襟,不依不饶,嘴里同时破口大骂

“李大郎,你少装好人,老子把酒糟鼻和李四郎打趴下了就收拾你!

竟然骂老子,你们以为自己是谁?

我李琚一个人就打趴下你们兄弟几个,让你们知道什么叫做龙生龙、凤生凤!”

李琎拱手认错:“八弟啊,愚兄给你道歉了,还望你大人不记小人过,莫要与五郎一般见识!”

“那你们兄弟给老子磕一个再说!”

李琚依旧缠着李珣、李寿兄弟,得理不饶人。

李珣大怒,冲李寿使个眼神,一起动手:“四哥,弄死这厮,士可杀不可辱!”

好汉难敌四手,在李珣和李寿的夹攻之下,李琚马上就被压制,急忙向李璲、李璬求援。

“十二郎、十三郎,你们眼瞎啊,帮八哥干他们啊!”

于是,刚刚被分开的十个堂兄弟再次撕打了起来。

“住手,快快住手!”

张九龄又气又急,忍不住剧烈咳嗽起来,“咳咳咳……成何体统、成何体统啊!”

目睹此景,同样担任宰相的御史大夫裴宽只好向身边的四郎李琰求援:“棣王,十几个王爷当街撕打,有失体统,你还是快劝魏王、仪王他们住手吧?”

李琰无奈的苦笑:“裴相啊,实不相瞒,凭我的威望根本压不住八郎,如果是大郎和陛下在此倒是可以。”

顿了一顿,李琰又把责任推给了李亨:“要不裴相去问问三郎,或许他可以震住八郎?”

裴宽急忙来到李亨面前,拱手道:“忠王殿下,你快出面阻止魏王殿下吧?十来个亲王当街群殴,成何体统,你看把张相都气成什么样子了!”

“裴相啊,孤也是有心无力!”

李亨赶紧摇头,“孤连个官职都没有,八郎哪里会听孤的话,我站出来也是挨骂!”

李亨乐得看热闹,巴不得李琚把事情闹大,到时候看李瑛怎么处置?

李琚的官职如果被撸了,十二郎李璲、十三郎李璬也都犯了错,是不是就该自己出仕,执掌太府寺了?

老大李琮做过太常卿,老五李瑶做过大理寺卿,现在老四李琰担任太常卿、老六李琬担任大理寺卿,老八李琚担任太府卿,轮也该轮到自己这个老三了吧?

就在裴宽束手无策的时候,荣王李琬站了出来,大声呵斥:“都给孤住手,你们这些皇室当街撕打,成何体统?

我李琬乃是大理寺卿,谁再闹事,别怪本官将他投入大理寺大牢,等候圣人发落!”

被李琬的气势震慑,李珣兄弟五个纷纷住手,李璲、李璬等人也俱都罢手,只有魏王李琚没完没了,依旧从背后缠着李珣的脖颈不肯放手。

“六郎,赶紧让你们大理寺的差役把这个酒糟鼻抓起来,治他一个侮辱圣人之罪!”

“李琚,我所言你听到否?”

李琬背负双手,怒视李琚,“再不罢手,定将你投入大牢!”

话音落下,李琬扭头扫了一遭身后的差役,厉声道:“大理寺的差役听令,谁再敢闹事,给本官拿下!”

“呦呵……冲我耍威风?胳膊肘子往外拐?”

李琚见状,只好悻悻的松开了被控制住的李珣,“酒糟鼻,今日先放你一马,老子早晚弄死你!”

李珣认怂,没有再搭理李琚,满怀耻辱的回到了迎棺的队列。

李琎再次向李琚赔罪:“八郎勿要与你五哥一般见识,千错万错都是愚兄的错,你高抬贵手,大人不记小人过!”

“哼!”

李琚冷哼一声,转身就走,索性不再迎接李宪的遗躯。

马车粼粼,李琚带着随从,扬长离开了现场。

发生了这种事,张九龄、李适之等人也不知道如何处置?

首先,打架斗殴算不上什么重罪,况且也没有出现什么伤亡,参与的人数众多,只能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倒是几个御史忿忿不平的表示不成体统,要给出征在外的天子上奏折,弹劾这些为所欲为的王爷,简直丢尽了皇室的颜面!

风波暂时过去,悲凉的哀乐再次奏起,漫天的冥钱再次于寒风中飞舞。

李宪的棺椁被从马车上抬了下来,由十六名壮汉用肩膀抬着进城。

李琎、李琳九兄弟俱都披麻戴孝,身着缟素,手持哀杖,徒步随行,哭声迭起。

礼部尚书东方睿对李亨、李琰道:“诸位亲王都是宁王的侄子,也应该缟素随行,为伯父送殡。”

于是,李琰、李琬俱都脱下朝服,与李亨、李瑶、李玢、李环等兄弟陆续穿上孝服,跟随李琎九兄弟抚棺进城。

但李璲与李璬在刚才的群殴中没有占到便宜,无论如何都不肯穿孝服,表示谁要是再劝我穿孝服,我们就跟八哥一样离开现场。

既然劝不动这两个祖宗,东方睿索性由着他们,亲自与礼部的其他官员走在前面主持仪式,引领文武百官跟在棺椁后面,扶李宪之棺入京。

寒风凛冽,哀乐催泪,惹得长安城内的百姓纷纷走上街头,一探究竟?

“这是谁的棺椁回京了,竟然让满朝文武出城抚棺?”

“听说是宁王李宪薨了。”

“我前段日子还到宁王府送过青菜,他身体很是硬朗,无缘无故的为何突然薨了?”

“唉……据说是被太上皇李隆基亲手射死的,一箭洞穿了头颅,死的老惨了。”

“被太上皇射死的?这不可能吧!不是说他们兄弟和睦,情同手足?为了表彰宁王,李隆基特地建造了花萼相辉楼为天下表率,怎么会射杀宁王,传言有误吧?”

“要不怎么说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就叫此一时彼一时!”

“你们适才都没看到,在城外的时候,李隆基的儿子和李宪的儿子大打出手,简直就像地痞互殴,老热闹了!”

“哈哈……老李家的好戏这几年真是多,以后还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得嘞,别嚼舌根了,小心被锦衣卫找上门送进去吃牢饭。”

趣趣阁推荐阅读: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玄武裂天从我是特种兵开始一键回收从火凤凰开始的特种兵逍遥小憨婿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大明:弃婴开局,老朱求我当皇帝大乾憨婿大唐秦公子重整山河,从穿成宋钦宗开始奋斗在沙俄大唐,我刚穿越,竟给我发媳妇唐朝好地主水浒:什么靖康?不存在的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明左贞观俗人唐朝好地主:天子元从从李元芳开始寒门书生,开局捡个便宜小娇妻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明:家妻上将军李世民:逆子!你怎么让她怀孕了亮剑:我有一间小卖部赘婿三国:从拯救家族开始风起陇西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朕真的不务正业大文豪公子凶猛丛林战神隋唐大猛士不明不清最强之军火商人帝国皇太子,老子不干了!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盘点败家皇帝,开国太祖们傻眼了大召荣耀曹操的痞军师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逍遥暴君隋末绝品兵王大明:机甲六战机是有亿点点快篮坛大流氓武炼巅峰开局召唤李儒与黄忠开局一书生:从敬夜司狱开始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了解历史之大汉王朝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曹操刘备,那些美人是我的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
趣趣阁最新小说:明末:坐拥十万死士,你让我低调时空基石我竟然穿越到了sprunki不是哥们,你收集古人啊大明帝王的群聊日常逃荒是不可能的大明太监秘史大明:开局要被诛满门?我人麻了穿越古代,我竟然成了武圣重生三国之公子刘琦水浒:爆杀宋江,再造梁山锦衣之下之二公子的绣春刀三国:开局结拜关羽,专刀天选者祖宗们,时代变了穿越大唐,全靠小公主!龙椅上的欲望:情锁宫闱之殇京城,我挡住了吴三桂和清军如果是庞统指挥蜀汉北伐三国争霸之再造大汉金沟枭雄:从伙计到东三省巡阅使我的99位大佬夫人不当官了,逃荒保命要紧!开局乱世成流民,我携妹打天下靖康逆旅:系统携我定乾坤三国群美传红楼:燕王开局,截胡和亲探春原始霸主:天启之力伴我行大明:老娘,别拦着!妹子快救咱魂穿李承乾,李世民被整麻了全族扶我青云志,我赠族人朱紫袍穿越之侯府千金外传世态炎凉,天生我才撞南墙魅力太高也是错?曹操都成迷弟了我的AI我来养大唐:投资武则天我成了万古一帝梦回贞观,我成王珪次子流放路上,从征服女帝开始称霸双经问渡风起赣南石器星辰我在一万年前重启文明闲话清史当兵就发十八个老婆,不要就坐牢挽天倾之南明复兴穿越我有招兵系统封御三国:潜龙问鼎暗尘明月楼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穿回渭北做刀客大唐有一帮古惑仔三国演义之蜀汉后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