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趣阁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635章 御驾亲征(18)

刘云雷离开后,朱慈烺又问刘文柄:“南京方面还说了什么?”

刘文柄说道:“南京方面说,自十月一日在南直隶、浙江销售国债后,各府已销售了3千多万两银子的债券,但扬州府、淮安府的盐商、盐帮中却没几个人来购买债券。”

朱慈烺心想,才一个多月南直隶、浙江就售卖了3千多万两银子的债券,说明两地的地主、富商还是能踊跃购买国债的,这样的话年底至少能卖出5千万两债券,不过,扬州府、淮安府境内的盐商、盐帮富可敌国,却对购买国债反响平平,正说明有人在串通,准备筹措资金闹事,于是问刘文柄:“你的人还在监视徐允爵、徐文爵吗?”

“我的人一直在监视着徐家。”

“福王有啥举动?”

“南京的电文上没说。”

“你给手下去电,让他们监视福王,一旦有异动,立即来报。”

“是。”

刘文炳离开后,朱慈烺问刘云龙:“本月将在福建、广东销售国债,你估计到年底能卖出多少?”

刘云龙想了一下,说道:“如福建巡抚张肯堂、广东巡抚沈犹龙能在两地做好宣传的话,年底至少能卖出5千万两债券。”

“嗯,南直隶、浙江能卖出5千万两,福建、广东也卖出5千万两的话,仅四地就能卖出一亿两债券,再加上江西、湖广、广西、云南等地销售的债券以及年底收缴的秋赋,明年朝廷就有足够的财力对付李自成、张献忠、多尔衮了。”

“陛下,即使明年平定了天下,也别忘了继续执行新政。”

“只要我在,我一定继续推行新政。”

“你还得保证你的子孙能持续执行新政,随时进行改革。”

“今后还要改革?”

“当然。比如现在我们还主要是农业国,田赋在国家税收中还占有极大的比例,今后成了工业国,工商税将是国家税收的主要来源,到那时,就得给农民减负,允许更多的农民进入城市,我们现在执行的户籍‘黄册’制就得改革,否则农民会被约束在土地上,无法解放生产力。”

“照你这么说的话,确实得不断地进行改革。还有吗?”

“还得以法律约束皇室成员的行为。”

“我们不是说‘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吗?”

“那还不够,要是你犯了法,谁来追究你的责任?”

“你的意思是说,做皇帝的也不能犯法?”

“对,皇帝做事也必须受到法律的限制,这叫‘王在法下’。”

“那谁来监督我呢?”

“问得好。朝廷应成立议会,这个议会没有行政权力,但有权监督皇帝的日常工作,议会成员可以由各布政司选派3-5人组成,选派的人可以是藩王、地主、商人,也可以是农民、工人、军人、书生,他们每一届的任期可规定是3-5年,任期满后由各布政司另外选派。”

“这和朝廷的言官有啥区别?”

“朝廷的言官不是都察院的御史,就是六部院的给事中,他们身在宫内,尽管能规谏皇帝、左右言路、弹劾百官、按察地方,但得罪皇帝或大臣后,会被治罪。而议会成员来自全国各地,他们熟悉各地的民情,一旦皇帝推出某一政策时,他们就会知道皇帝有没有与民夺利,即使得罪了皇帝和大臣,皇帝也不能拿他们怎么办,除非他们的任期满了,或他们自己本身触犯了法律。”

“那也得用法律文本规范皇帝、大臣、议会成员的行为呀。”

“起草一部《大明宪法》,把它作为朝廷的根本大法,它具有最高法律效力,即使《大明律》也不得与《大明宪法》有冲突。”

“你的想法是好的,不过这事得慢慢来,等我回南京后,再慢慢说服各位大臣。”

“王在法下”并不是刘云龙的首创,其实在原始社会时,各部落就有长老院来约束部落首领的权力,只是后来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后,国王、皇帝声称“君权神授”、“皇权至尊”,才使得没人敢约束皇权。南宋嘉定八年(1215年),在遥远的欧洲英国就制定了《大宪章》来确立了“王在法下”的重要原则,也为后来英国发生资产阶级革命铺平了道路,使得英国在历史上成了自西班牙、荷兰之后的又一个“日不落帝国”。

刘云龙的意图不仅要解放生产力,也要约束皇权,免得将来发生腥风血雨的“资产阶级革命”。不过,他知道这些事情确实得慢慢来,于是说道:“行。”然后提醒朱慈烺:“皇上,现在已是十一月了,你要参加考试的话,得赶紧回南京了。”

“离考试不是还有2个月吗?”

“你总得复习一下功课,不然考得不好的话,会被别人说闲话的。”

“说我不学无术?”

“那倒不至于,不过他们会说东宫讲师没把你教好。”

“方以智的学识没你渊博,怎么可能教我那么多?要不,你亲自辅导我?”

“我还要去日本京都呢,哪有时间给你讲课?不过你放心,考试不会涉及很多现代知识,不然大家都交了白卷,苏州大学堂还怎么招生?”

“那林丹汗的察汗浩特城就不去看了,去看看皇太极的都尔鼻城,再到沈阳去看看,然后直接回南京。”

察汗浩特城也称查干浩特城,译作汉语也即今天的白城,它位于科尔沁草原的阿巴嘎山南麓,是林丹汗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在辽代所建城池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察汗浩特城建成后,林丹汗将它作为蒙古帝国的都城,是蒙古帝国自哈拉和林、元上都(位于察哈尔正蓝旗,即今锡林郭勒上都镇)、元大都(即北京)、克鲁伦巴尔和屯(今温都尔汗)后的最后一个都城。

朱慈烺原定的计划中,除了要去看看忽必烈建造的元上都外,还想去看看林丹汗建造的察汗浩特城,后来取消了察哈尔正蓝旗之行后,只能退其次,看看察汗浩特城了。现在急着要赶回南京,又不得不取消了白城之行。

3天后朱慈烺来到了300公里外东土默特左旗境内的都尔鼻山(也称杜尔鼻山,即今彰武县城西4.5公里的高山台山)。

都尔鼻山呈南北走向,蜿蜒起伏,像一条奔腾的巨龙,又像一只俯卧的猛虎,不过它的海拔仅为175米,只能算作一座小山。正统七年(1442年),明军广宁卫在山顶筑有烽火台,作为长城防御体系的边墙外路台之一。烽火台为方形,地基用三合土夯筑,外围包有青砖,是附近边墙中最高最大的烽火台。崇祯十年(1637年),皇太极看中了都尔鼻山的风水,就在山脚下修筑了都尔鼻城,这个城不大,也呈正方形,周长在1里左右,城墙高三丈,东、西各设一个门,东门为“安边门”,西门为“广边门”。皇太极建了“都尔鼻城”后,将此视为南征大明、北征蒙古的“全辽管钥”。

参观完后,刘文炳问朱慈烺:“陛下,要把它炸了吗?”

朱慈烺说道:“炸它干嘛?留着吧,说不定今后还是个不错的景点。”

刘云龙也说道:“几十年后,山上的烽火台、山下的都尔鼻城就是个不错的文物,可以供游人参观。”

离开都尔鼻山后,大家往沈阳而去。途中,朱慈烺望着大片大片的平地,问刘云龙:“这附近有什么矿产?”

刘云龙告诉朱慈烺:“本地区最多的矿产就是煤炭、泥炭、石油、石英砂,在西边15公里的地方就能勘察到大型煤矿(今雷家煤矿)、油田(今双庙油井),煤炭储量在1.5亿吨左右,煤质为长焰煤,可以配焦,石油储量在3000万吨左右;在北部40公里科尔沁左翼前旗的章古台地区有近亿吨储量的石英砂、泥炭。另外,附近还有数千万吨的膨润土、陶土、珍珠岩。”

“章古台是什么意思?”

“章古台是蒙语,意思是那里长着很多‘苍耳子’。”

“草原上有很多地方都长有苍耳子,岂不是都叫章古台?”

“是的,与‘黄花沟’一样,草原上有很多地方叫‘章古台’。为区别各地的‘章古台’,我们可以把这里的章古台称作白城的‘章古台’。”

“明年在这里安置个几十万难民,让他们开荒种地,开矿办厂。”

“完全可以。不过,章古台以北地区有很多盐碱地,还是少搞农业开发为好。”

朱慈烺一听就知道刘云龙在提醒他,别把科尔沁草原搞成科尔沁沙地,于是说道:“我回南京后,让大臣们制定一部法律来保护草原,这行了吧?”

“陛下圣明。”

向东南方向走了100多公里后,大家来到了沈阳。

辽东总督冯元飚、沈阳总兵兼沈阳知府张罗彦、沈阳卫指挥使路天晟在永昌门外恭候着。在永昌门恭候朱慈烺的还有金堉、金尚宪、崔鸣吉。

冯元飚是得知朱慈烺要到沈阳后,特意从旅顺赶到沈阳的。

路天晟原是常州卫千总,曾与铁血军千总王继超一起攻下了沈阳城。沈阳府成立沈阳卫后,路天晟就升任了指挥使。

金堉在参观了旅顺、牛庄、海州后,在辽阳一带参观,他听说大明国皇帝要到沈阳后,就立即赶到了沈阳。他来到沈阳后,见到了在沈阳的金尚宪、崔鸣吉,于是抱头痛哭,随后三个人跟着冯元飚来到西门迎接大明义兴帝朱慈烺。

朱慈烺见过金尚宪、崔鸣吉,经冯元飚介绍后,朱慈烺才认识金堉,知道他是朝0鲜国的兵曹参议,前一阵子率军进攻鸭绿江,被铁血军俘虏。

进城后,朱慈烺见到沈阳城完好无损,百姓安居乐业,高兴地对张罗彦说道:“你是好样的,在保定时就率领军民抵御贼寇,誓不降贼。到了辽东后,率部占领了海州、辽阳、沈阳,又配合陈子龙拿下了广宁、锦州。漠南还缺个总督,你就去归化城就任归化总督吧,统辖漠南军民。”

张罗彦一听,忙跪下说道:“谢陛下隆恩,可是我才疏学浅,恐怕难当重任。”

“谁说你才疏学浅?我说你行你就行。”

“遵命。”

朱慈烺又对路天晟说道:“去天津的很多千总大多升任总兵了,让你留在沈阳做指挥使有点亏待你了。这样吧,你跟着张总督去归化城,担任归化总兵。”

路天晟也跪下,说道:“谢陛下隆恩。”

朱慈烺又问冯元飚:“张罗彦、路天晟离开后,你看谁来接替他俩的位子?”

冯元飚想了一下,说道:“原保定府同知邵宗元可出任沈阳府知府。原苏州卫骑兵营千总杨大业可出任沈阳总兵,杨大业的副手柳占义可出任沈阳卫指挥使。”

“准了。”

“皇上,我一个人管的地方太大了,南起辽东半岛,北至黑龙江,东起鸭绿江,西至辽河,能不能给我配二个助手?”

“这样吧,设立沈阳抚衙、吉林抚衙,你有推荐人选吗?”

冯元飚一听,忙说道:“原陕西巡按金毓峒、原兵部职方司主事凌駉来辽东后,一直在我总督府做事,他俩可以出任巡抚。”

“那就让金毓峒担任沈阳巡抚,凌駉担任吉林巡抚。”

“谢陛下。”

“你也从旅顺搬到沈阳来吧。”

“遵命。”

朱慈烺这才对金堉、金尚宪、崔鸣吉说道:“你们也参观了不少地方,有啥感想?”

金堉说道:“我从旅顺、海州、辽阳,一路来到了沈阳,看到的是一个欣欣向荣的天国。在圣上治下,天国必定能很快平定内乱,重振雄风。”

金尚宪、崔鸣吉也说道:“天国定将重现汉唐盛世。”

“你们也别胡乱捧我,没有百姓的支持,我也孤掌难鸣。”然后,朱慈烺说道:“你们回去后,问问绫阳君李倧,该不该断绝与建奴的关系?”

金尚宪看了一眼崔鸣吉,说道:“当初我就反对与皇太极讲和。我回去后,一定劝说殿下断绝与清廷的一切关系。”

崔鸣吉说道:“我当初主张与皇太极讲和也是迫于形势,现在有天国做后盾,我回去后也劝说殿下与清廷断交。”

金堉问道:“陛下,我们与清廷断交后,你们能解除对我们的封锁吗?”

“解不解除封锁,让绫阳君到南京来谈。”

“明白。”

朱慈烺在沈阳视察了2天后,与冯元飚告别,坐船顺着浑河来到辽河口的牛庄。林庆业率渤海水师在牛庄迎接朱慈烺。来到牛庄的还有朱焕炳、康建勇率领的铁血军“汉光武号”、“唐高祖号”铁甲舰。

“唐高祖号”铁甲舰的排水量为600吨,原舷号是“唐太宗号”,原舰长是王宗庆。大华公司下水了几艘1200吨级的铁甲舰后,“唐太宗号”就给了1200吨级的军舰,王宗庆继续担任“唐太宗号”舰长。这艘600吨级的军舰舷号就换成了“唐高祖号”,由王宗庆的副手康建勇担任舰长。

金堉、金尚宪、崔鸣吉与林庆业见面后,才知道林庆业真的没有死。

随后,朱慈烺、刘文炳坐上林庆业的舰船,金堉、金尚宪、崔鸣吉与刘云龙坐上了“汉光武号”。

舰队进入黄海后,林庆业率部南下。朱慈烺将在胶东半岛的烟台山换乘庙湾水师的舰船继续南下,然后再换乘太仓水师的舰船回南京。

“汉光武号”、“唐高祖号”继续向东,刘云龙将把金堉、金尚宪、崔鸣吉送回朝0鲜后,去日本京都访问。

趣趣阁推荐阅读:武炼巅峰百炼飞升录带着农场混异界唐朝好地主特种兵之种子融合系统邪王追妻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天唐锦绣太子的一千次告白:危险少女我在大唐卖烧烤唐羽穿越成太子的小说荒年怀孕被休,我回娘家赚疯了帝王绝宠:不做帝王妃(完结)神级火爆兵王从神探李元芳开始逍遥小憨婿樱花之国上的世界末日大清隐龙从黑夜中杀出一条路重生之战神吕布以三国为基,铸至高圣朝武道至尊我只想当个咸鱼王爷神三群聊:三国穿越成太子之步步为营从特种兵开始融合万物大明,我的老丈人是卢象升大唐再起农家小子的古代上进日常穿成山里汉的小医妻退婚后,高冷女帝后悔了龙魂兵王铁十字从李元芳开始重生都市仙帝张逸风姜凤华兴传九州,开局忽悠项羽做我哥诡三国叶宁罗舞苏倾城小说地中海霸主之路花豹突击队奋斗在沙俄战国称雄资本大唐邪龙狂兵穿越之直播大唐大唐嫡长孙!调教妖孽暴君:军火狂后最强之军火商人大明:史上最狠暴君
趣趣阁搜藏榜:洪荒之吾为帝尊推背图之大唐帝国大明皇家维修工疯鼠重回北魏相公,陛下又请辞啦三国:因长得帅被小乔捡回了家雉朝飞之铁骨柔情大唐:咸鱼的我被李二看穿了内心风起刈羽大明之我真不想当皇帝啊抗日之活着再见备前宰相装傻三年:从状元郎到异姓王三国:我与我父,喝退十万曹军纵横图大明之崇祯大帝当云天明穿成林如海太岁官婿既然重生了,这个皇位必须我来坐异世召唤之帝者为尊大秦规划师未央金屋赋岳氏传奇之逆世护宋水浒:换天改道黄金时代,风云二十年三国:开局反了汉灵帝魔兽争霸之天下竞技隋兵霸途精灵之守灵人1855美国大亨神医毒妃逆天改命最强黄巾大明永乐,从教导皇孙开始水浒:灌口李二郎传我就是能投进太子驸马逍遥小地主大神,来淘个宝呗!明左回到原始社会当大酋长重生之王爷的奋斗明末灾年,我有一个中药交易空间大唐:我辩机,誓死不从高阳回到古代搞工业错妻:入赘半年你说我认错媳妇了架空历史:从天道盘点意难平开始梁山之梦重生英伦,从黑帮到财阀唐宫少年行
趣趣阁最新小说:战神:龙族人族混得开手搓大炮养娇妻,怎么就黄袍加身了?皇朝:挟我以令诸侯?朕直接屠你满门!穿越千年的时空之旅饥荒年,我喂养了一个大玄女帝大舜西游记燕山血旗:开局千户所暴杀天下大乾贵公子大胤商枭开局于谦典韦?这反我造定了!医冠权宦穿越古代,我靠仓库养老婆荒年神医:开局揭榜娶绝色病妻左传游记直播大明:打仗全靠后世企业赞助人在冷宫,带着三千犯妇权倾朝野陛下就是躺赢狗爱搞钱搞事三公子大漠群英传苏定方演义风雪战火哈哈哈,大明太子无敌夺我王位?那我可要称帝了!抗日:我有一艘鱼雷艇爱你老妈,玄武门见十七世纪富二代穿越大景:我靠打猎养活肺痨妻女大唐:灵魂互换,两个李承乾大明:无敌杀神,震惊朱棣汴京风云录那年那景那些人如果君主去世后加入聊天群大明:我朱允熥,请爷爷退位禅让朱雄英:爷爷,我真的不想当皇帝皇孙雄途大明朱雄英天幕:我规划了秦皇汉武的死法!1853用炮火检验真理梗王饶命穿越净事房,咱家可是有系统的男人带着武库回明末爱情江山朕都要穿越古代:我靠打猎养活美娇妻!大明:朱棣求我登基,我保老朱家长存算鼎三国:玄镜红颜录大宁疯王:我让未婚妻亲爹跪碎膝盖骨大禹逍遥王爷万界交易,朱家老祖们求我保大明红楼之阅尽十二钗嫂嫂借我五百两,我当个锦衣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