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最早的电推进相关的研究,是国科院电工所承担的。后来因为研发职能调整,相关课题分给了兰州的510所。
项目负责人一直是林金,林研究员。
510所的全名是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虽然之前一直在搞离子推进器,但霍尔推进器是离子推进器的一个子类型,很多技术都是共通的。
在得到基于某军方秘密科研院所下放的技术资料,以及经费支持后,经过近两个月的日以继夜,攻关进展喜人。
而且,附属工厂已经初步掌握了硼砂电解法制备高纯度硼,正在继续攻关“两步法”碳化硼工艺。
这次送去的设备,是搭建放电室陶瓷抗腐蚀涂层测试环境用的。又大又重且十分精密,运五小短腿无法胜任,承担运输任务的是一架运八。
没有舱内加压的运八,人货混装的那种。
货固定在货仓里,人分列于货仓两端,裹着薄厚两层棉袄,扣着棉帽子。坐着临时加装的伞兵折叠椅,上完厕所登机后,在地勤的帮助下被十字安全带锁紧,一人脸上扣一个气态氧源面罩。
要是放在后世,这种一旦出现颠簸等意外情况导致货物锚定松动,极易造成人员伤亡的安排,除非遇到特殊情况,是绝对不会被允许的。
但在眼下这年月,脑袋别裤腰带上搞科研,简直不要太普遍。
大漠高原群山峻岭中自然环境恶劣,工作环境高危的岗位多啦,什么都讲究个安全,回家奶孩子最安全。
要说金贵,开飞机的飞行员最金贵,扎扎实实的活黄金。
为了安全,都转行去开火车?
不讲理?
跟谁讲理呢?
不讲理那个人,就是从脑袋别在裤腰带的年月过来的。还讲理呢,不给你一撇子就不错啦……
那些不重要。
又是“分列”的,又是“人手一个”的,很多人?
算上曲卓,一共二十二个人呢。
差不多都是曲某人的熟人,最熟的是沈绪榜。
另外,分给他的五位星载计算机设计组骨干成员,都是之前向量计算、R-1和7899项目时,工作中配合过,或当过他手下的。
没有计算机中心的人。
因为,计算机中心的分工是通用计算机和商业项目研发。理论上未来每个人都会经常性的外派出差,要频繁与境外同行友人打交道。
按照纪律,原则上要隔离在卫星项目,乃至所有特种设备研发之外。
曲某人之所以被获准参与进来,明面上的理由是,他主持的是商业合作项目的星载计算机设计工作。以及上面对他高度的信任。
至于不能摆到明面上的原因……此次得以应用的一系列先进技术,乃至长征三短时间内的突飞猛进,到底是因为什么?
瞒着他,不掩耳盗铃呢嘛。
上面还希望他多走走多看看呢。好深入的了解我们急需什么,以后才好更加有针对性的……咳~
除去沈绪榜和曲卓的五位临时手下,同行的其余人也都是计算机技术和集成电路相关的专家。包括星载单元和箭载单元,还有地面站计算机系统的设计与工程人员。
曲卓作为星载计算机的主任设计员,需要充分了解卫星各子系统。地面站作为卫星的控制端,同样需要了解。
不然,连各子系统的参数都不知道,地面端控制个啥?不提参数,想要实现控制,基础是星载计算机的通讯端口。
至于运载火箭,关联能弱一些。但箭载系统与星载系统有许多共通之处,尤其是新型半导体材料的应用方面。
所以,三个设计组的骨干同行。
上面指示:技术人才有限,没有条件各自建立一支独立的设计团队。而且,三大块虽然相对独立,但也相互联通,是一项整体工程。
所以,希望所有设计人员通力合作互帮互助,共同克服困难争取胜利。
就这些,没指定总负责人。
照顾一些人的面子。
半导体、集成电路和计算机应用领域,曲某人在系统内地位早就确立了。不论喜不喜欢他,业务层面都得写一个服字。
他出现在队伍中时,在场不论年纪大的还是年轻的,全都或客气或敬仰的称呼一声曲主任,登机后左侧一列首座根本没人抢。
一个破折叠椅……抢?
就不是一张椅子的事。
不重要。
曲某人一露面,就没必要抢了……
70年代末的城区
兰化厂区
建兰路综合贸易市场
兰州,相传初次筑城时挖出过金子。长安为都城时位于西方金位,还有“金城汤池”的典故,所以被称为金城。
三月温度比京城低一节,风更大,更加干燥,扬尘也更重。大多数时候,放眼看去到处都是灰突突的。
(我就夏天时去玩过一次,不了解初春什么样。兰州的朋友自己说的,不赞同也别怼我)
气候如何,跟曲卓一行人没关系,他们此行过来不是旅游的。
一头扎进510所后,除去了去下面的附属工厂和测试场的路上,基本不需要在户外待着……
卫星的大体方案曲卓“脑子”里已经有了,到下面各子系统研发单位和工厂走一圈,主要是了解我们的技术实力。并根据具体的情况,进一步修改和确认方案。
跟参与7904项目差不多,他只要根据实际情况,拿出设计总纲就行,后面的完善交给项目组其它人。
定稿后具体的测试和制备,要在半导体所和计算机中心实验室完成,都在曲卓的工作圈子内。有不妥的地方,到时再提出来就来得及。
核心目的,依旧是锻炼设计团队,为东方红二号的星载系统设计工作积累经验。
只不过,东方红二号的具体设计工作,就跟曲某人没关系了……
关于霍尔推进器,510所搞出来的初步方案比较稳健。
采用现下主流的汞工质,设计功率五百瓦,外放电室尺寸65毫米,阳极效率百分之四十到四十五;预计推力三十五毫牛,比冲一千五。
能不能短时间内攻克碳化硼涂层,眼下还是未知数,第一稿方案采用氧化铝和氮化硼涂层。工作寿命基准一千五百小时,力争突破一千八百小时……
其实就是在毛子75年搞出的Spt-60基础上,根据现有技术做了一定的保守升级。没敢对标毛子最新一代的Spt-70。
也没必要追求最先进,能顺利将方案落地,满足需求和设计寿命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