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点多回到家,启功先生在茶室教乔大王画竹子。小静静装的跟个人儿似的在一边蹭课,梅弘和在西屋马马虎虎的练大字。
问了一嘴,可园的厨房已经收拾出来了,曲秀梅弄回来条鲜鲈鱼,吕红梅和周四妮正跟基金会食堂的大师傅,学习怎么做清蒸鱼呢。
乔小雨一听,赶紧过去跟着一起学习……
叶洁的饮食,说道还挺多。要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但过犹不及。摄入太多吸收不了,反而会加重身体的负担。
鱼是好东西,但要小心误食鱼刺。
对普通人来说,扎根次问题不大。对她来说,会有一定概率导致消化道出血。凝血有问题,免疫力也有问题,后果很严重的。
鸡蛋黄也是好东西,但吃多了不行,隔一天一枚就可以。还有鸡胸肉,蔬菜、水果……至于某人专门从丰泽园订的海参,大夫说每天吃半根就行,多了没用。
身边清净了,曲卓打电话寻摸联系陆道培的方式。
一打听才知道,闹误会了。
69年北大主体南迁去鲤鱼洲农场后,“北大人民医院”就划归给卫生部门了。现在是京城医学院的临床与教学基地,全名叫“京城医学院附属人民医院”
曲卓“看”到的论文是64年发表的,上面是“北大人民医院”的名头。
无所谓,想联系终归是有办法,人找人绕下弯子罢了。
一番打听,得知陆道培不在国内。年初时去戴英皇家医师进修学院哈默史密斯医院进修了。预计一年,不出意外的话,明年年初才能回来。
好事,磨刀不误砍柴工。
叶洁的身体,保养得当,不出意外,一两年之内是能维持的。
下次去戴英时,可以去“探望”下陆道培。以曲某人的面子,进实验室参观,近距离“了解”相关先进仪器和设备,想来问题不大。
等陆道培进修结束回来,可以第一时间准备好实验室。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嘛……
三月九号礼拜天。
一大早,钱玲就来电话催着俩孩子去看望爷爷,乔小雨带着小丫头回娘家,曲卓答应中午过去吃饭,招呼尚小波开着有日子没动弹的小破车奔海子里
崔同志已经在西花厅等着了,一起的还有一位海子里后勤口,专门管维建修缮的孙处长。
仨人在老太太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配合下,把两进院里外全看了一圈儿,随后把所有工作人员召集起来,开了场闭门会。
先确立一个主题,为了老太太的身体健康,西花厅必须要大修。尤其是潮湿问题,是重中之重。
取得了共识,剩下的就好谈了。
具体实施有两个要点。
其一,如何瞒着老太太施工,主打一个先外后内,低调高效。
其二,如何最大程度保持“原貌”,确保老太太回来后不会发现,起码短时间内别发现……
说是连术前调养,到术后恢复要好长时间。但要防着能走动后保不齐就回来看看。
所以,真正能实施计划的时间是非常紧张的。
临近十一点时,所有人兵分两路。
大部队留在西花厅开始打包文件用具,该带走的带走,该送进海子里库房封存的封存。
另一一路跟曲卓回帽儿胡同,规划后续临时将办公地挪到可园的空间规划……
西花厅南北长一百六十米,东西宽六十米,比可园大多了,房间也多不少。但主要是院子和园子的面积大,也并不是所有房间都有利用。
而且,可园旁边还有个五号院呢,空间上足够用了。
内院正房不有两间卧室嘛,带拔步床的主卧老太太肯定不能住,连着小书房的东屋正合适,后院还是给孩子们和叶洁住。
外院有会客厅有大书房,宽敞的很,日常办公、开会、待客绰绰有余。老太太办公室的文秘人员,可以安排到一溜倒坐房办公。机要室、食堂、警卫和司机值班宿舍什么的,全都放到五号院……
曲卓带人回来时,在燕南园忙活了好几天的于大春正带人量尺,计划着按照曲卓的交代进行适老化改建。
不是大折腾,就洗手间、浴室、床边加装扶栏、扶手,院里有台阶不利于通行的地方改成麻面的缓坡道。
时间挺赶的,曲卓把于大春介绍给老太太办公室的工作人员,让他听招呼配合,便着急忙慌的奔北新仓。
进门时饭菜已经做得了,许桂芸不知道因为点什么,正训斥小闺女呢。乔小雨个黑心老姐,拉着塔吉古丽不让劝。
老乔难得休息一天,搁厅里边逗弄大孙子边教育乔磊。乔磊跟个傻小子似的,板板正正的坐着听课。
某人进屋热络的喊“妈”,老乔装的跟没看见似的,等着某人过来给他请安。
结果……被老伴儿催促着去洗手去了。
老乔有点恼火,暗戳戳的用余光扫某人随手放下的网兜和往兜里的“罐罐”……火气消了不少。
还行,知道他惦记什么东西。
没办法,跟日薄西山的戴英一样,越缺什么就越想表现什么。
老乔对自家女婿的事知道的越多,身为老丈人的上位感就越弱。上位感越弱,就越想强调自己的地位。
纯纯的心态问题……
心态问题是怎么造成的呢?
因为有这么个女婿,甭管是局里的主管一把康局长,还是其他领导,亦或者是投资管委会和对外贸易口的领导,就连陈副总,都对他另眼相待。
至于工作中免不了打交道的外事口,还有华润之类的驻外单位,甚至是安全部门,对他的态度都明显不同。
好多人都半开玩笑的说,老乔是晨光街一片所有单位里,腰板最硬的司长。
连单位里海子里长大的“前途无量”,对他都客客气气的。
不是对其他人那种透着疏离,拿捏着姿态的客气,是真的客气。单位里碰面称呼乔司长,工作时间外见到喊“乔叔”。
还有唐富洲和石安两位老朋友,嘴上严守口风,但谈及某人时,不知不觉间已经没了长辈的架势和口吻。
最让老乔内心震动的是,他所在的欧洲司和同楼层的亚洲司,近段时间的工作重点,是落实引进汽车制造设备、高速公路和桥梁建造设备。
都是成体系的,花费巨大的,最先进的。
所有的这些,外经贸联络局只是占个名义走个流程,具体是沧浪已经联系好的。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外经贸联络局牵头,能将所有设备都划归到特种设备采购目录里,可以免税。
由沧浪自己操作,要交进口税。
这是上面在利用既有的正策便利,在帮那小子省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