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娇还有心抄录了满满两大页纸张的各院校明细、专业信息供众人参考。
盛暮芸本就负责教育板块,再加上自家也有考生,因此关注度、专研度远超旁人。
见那娇亲自而来,自然不会让她扫兴而归,末了还帮着圈了好几个百年老校的王牌专业供她们参考。
三个老人站在门外默默地听了许久,见四个女娃娃有商有量事事条理清晰,机遇与风险都考虑到位。
除了频频点头,三位老汉没啥可说的,当下决定不再上前打扰,而是相视一笑扭头去了厨房。
与摸不着头脑又焦急的三位妇人成团,小声的蛐蛐着填报里头的门道。
对于我们这种农村出身的人而言,只要有个学校上,不管哪里,都能转户口跳龙门。
孩子们争气,有些话压根用不上他们叨叨,因而个反倒清闲了不少,由着她们自己想清楚未来想怎么走。
那娇抄写回来的择校方向大多都是燕市本地的大学、大专或者中专,三人不用问也都在这范围查看。
毕竟一家人好不容易团聚在燕市,且燕市乃是整个华夏的首都,无论是政治、经济还是教育等各方面,这里都是首屈一指的选择。
虽说四人聚在一起讨论,但是谁也没有给谁建议,而是彼此默契的把第一手选择的权利交给自己,回头遇到拿不定主意的时候再讨论。
沈清清在纸上写下几个目前对她而言都是顶好的选择,分别是清大临床医学系、清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燕大中文系、燕大数学系、燕大西语系。
那娇和丽云丽文姐妹也是差不多的情况,在一众选择中挑选出五个,至于如何填报顺序,她们还有一两天的时间考虑。
填报志愿的日子当天一大早,按照公社广播站的通知要求,所有考生不约而同从四面八方集中到公社礼堂。
家里老人孩子也坐不住脚,非跟着一起去凑热闹,不过他们有分寸,表示只在礼堂外旁听,绝对不会打扰她们。
沈清清几人很是无奈,不过也知道这么大的热闹,很难有人忍着不去,因此也没阻扰,只一再嘱咐小心自身安全,尤其是孩子们别冲散了。
远远地还未到礼堂门口,就依稀看到前方密密麻麻攒动的人头,走近一看,估摸着已经聚集了老老少少上百人。
礼堂内基本上都是考生本人,很少有家长亲戚朋友陪同踏入的。
由于考生性别、年龄差距,相互之间除了极熟的之外,也不怎么商量,大家就是自己看着资料填报。
沈清清最终还是选择从心,将清大临床医学系填在了首位,其他的排名无所谓,依次填满,最后写了服从调剂。
那娇的情况也差不多,不过她的首选是燕大西语系,毕竟这几年的翻译工作不是白干的。
丽云丽文对自身情况多少有些信心不足,但是沈清清作为先知,她知道今年的高考很难也很容易,按照她们的复习计划,姐妹俩的成绩不会差,全国高校随意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