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老漫不经心道:“别人报啥价跟我无关,我的房子我做主。
再说了,你们打听的那都是人家虚报的价钱,谁买个物件不讨价还价的。
这么大一笔钱,有几个掏的起的,真正想卖的都是急着出手的,双方能达成的价钱起码打个八折。”
黄老这话说的真切,也让那祥和乔舒兰一时间找不到反驳的话语。
此前反倒是一直沉默的张大妮拍了拍乔舒兰的手道:“我倒觉得老黄叔这话说的没毛病,你们想买他愿意卖,你情我愿。
彼此熟悉也能少些算计,日久见人心,没必要争一时长短。”
那祥和乔舒兰视线交汇,最终在宋大成和张大妮鼓励的眼神下,两人最终还是应下了。
与此同时更多的是对黄老的感激,最终那家两口子这件牵肠挂肚搁在心里许久的大事就这么尘埃落定。
随后的时间里,四位老人闲不住,没事就拿着钥匙去黄老那边院子收拾。
虽然目前没准备住进来,不过不妨碍他们布置新家的热情。
不仅东厢的两间屋子收拾的干干净净,门窗重新加固,西厢和杂乱的院子也被收拾的焕然一新。
征得同意后,几人更是闲不住将黄老居住的北厢也一起修缮整理了一番。
随即又挑了个黄老空闲的时候,一手交钱一手办手续,将事情彻底办好。
由于是两人在燕市的第一个家,乔舒兰和那祥没少憧憬,如今产权证到手美梦成真,两人当然要把梦想照进现实。
虽说手里的积蓄瞬间少了一半,可是在燕市有属于自己的屋子,两人都觉得值当。
连续几天下来,屋内清理完焕然一新,除了炕没动,其他的没有。
那祥兴奋的寻了木头回头,怕打扰孩子们复习就安置在那头,整天不着家的埋头做衣橱、衣柜、桌椅板凳。
宋大成几人孟不离焦,自然也跟着一起去搭把下手。
孩子们整日忙着看书、背书、做题,压根没发现他们干了这么大一件事,直到考完试,才听几人提及。
眼看着时间一溜烟来到11月的尾端,眼瞅着离考期越来越接近,四人复习的劲头更足。
不过就在此时,一则信息小小的打乱了众人的节奏。
从1967年高考停止,直到1977年恢复,整整10年的考生都累积在一起,数目庞大的出乎所有人预料。
一旦恢复,人人都跃跃欲试,即使成绩平平的也希望进考场碰碰运气。正像范进所说的,自古无场外的举人,不考他一考如何甘心?于是乎,一时间报名、复习应考的人成群结队。
眼见得报考的人实在太多,具体的数字虽不过亿,但初步考核近有几千万之多。
由于高考从公布到正式参考,期间仅间隔两至三个月不等,各省市自治区资源有限,就连考生等量份的印试卷的纸都不够。
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后,不得不做出批示,一方面各省市自治区组织一次初试,将一大部分滥竽充数、碰运气的人刷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