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茶丝毫没有什么心理负担,什么仗势欺人什么的,这些只有非黑即白的幼稚小鬼才能说出口。
只要能达到正面效果,有能力不用,那才是傻子。
何况是在圈内挺直腰板。
原本很多山头虽然对陈清茶的汉大帮有所顾忌,但时间长了没有用刀了,很多人都怀疑刀是不是生锈了。
之前帮旗下艺人出头的时候,哪有这么多事?现在能出这么多事就说明有些人又开始想要被教训了。
杀鸡儆猴总是这么好用。
娱乐圈吃硬不吃软的人多得是。
因为陈清茶出手果断,没有外部威胁,《小幸运》剧组顺利开拍。
进展十分迅速,最慢的可能就是演员进入状态了。
黄心怡和路之源最近也一直在交流音乐方面的知识。
看这样子就算不能产生感情,或许也能成为知音。
本来陈清茶对这两人成为情侣都不抱有什么希望了,却偶然听说在路之源的帮助下,黄心怡写出了一首不同于以往甜甜的歌曲,是很“治愈”的歌曲。
被《小幸运》的导演要去当了结尾曲,而且很兴奋的表示,有了这首歌,足可以把《小幸运》拔高到不属于它的高度。
本来陈清茶是不信的,但系统头一次更改了标准,由精良提升到史诗,大幅度的提升了额外奖励,让他不得不信了。
头一次遇到能干涉系统的凭借,不论是意外还是别的什么,起码值得他的关注了。
当即要来音频打算听听这么个治愈法。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
随着简单的音乐开场,歌声直白的唱出标题。
“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因为海鸥在码头悲鸣。。。”
很简单但是很有感情,尤其是mV中,直观的展现了黄心怡的悲伤,绝望感油然而生。
不是,这歌不是治愈歌曲吗?怎么听的悲伤逆流成河呢?
直白的声音和以前甜甜的风格一点都不一样,这是转型了?
虽然陈清茶不是专业的乐评人,但是也能听出来歌词和歌曲很有画面感。
歌曲以“死亡”为切入点,通过“黑尾鸥悲鸣”“杏花开放”“鞋带松开”等意象,将抽象的绝望具象化为日常场景。这种叙事策略让听众在熟悉的生活细节中产生共鸣,同时避免直白说教,符合现代音乐的隐喻美学。
歌曲前半段通过低沉的旋律和重复的“曾经我也想过一了百了”句式,营造压抑感,副歌部分逐渐加入弦乐与和声,情绪层层推进,最终在“因为像你这样的人存在”处爆发希望。
这种“黑暗→光明”的结构设计,符合心理学中的“创伤后成长”模型。
原曲以钢琴为主导,间奏加入电子音效与弦乐,有些上世纪摇滚的粗粝感,又融入流行音乐的商业化元素。沙哑嗓音与咽音技巧,完美匹配歌词中“破碎又坚韧”的矛盾感。
长乐句中频繁的换气设计,既模拟喘息感,又增强情感张力。
低音区的嘶哑与高音区的穿透力形成戏剧性反差,象征“绝望与抗争”的双重性。
最后的那一句因为有你一样的人存在,我对这个世界有所期待了,直接迎来了感情的升华,加上黄心怡抬头释然蕴含一丝希望的复杂眼神,一瞬间感觉到无比的‘治愈’。
mV中黄心怡的感情投入和场景变化,这歌不会成为一个经典吧?
陈清茶自然没有这些感悟,就是感觉好听,感动,牛鼻。
“必须砸钱!”
这首歌绝对是一代经典,这首歌有力量,绝对的好歌,现在可不多见了。
这mV明显还是有些廉价了,很多东西和想法应该都没有做进去。
歌曲发售用这个mV绝对是一种遗憾。
不过可以理解,听说这mV并没有制作团队,只是路之源和黄心怡两人一起做的,因为是要先到电影中当插曲,所以并不优质。
当即拨打赵睿龙的电话。
“睿龙,黄心怡的新歌你听了吗?对,就是那个,这么好的歌,为什么公司没有制作mV?”
赵睿龙也有话说,他成天也忙啊,这两人又是直接和导演对接的,新歌才刚到他手,不像老板就关注这两个,他关注的歌手可是有点多,优秀的歌才能到他的桌前,但优秀的歌也不少,总得一首歌一首歌的听。
不过这歌确实很好听,不仅在得到了不少老师的肯定,也让不少公司的制作人大力推荐。
他正准备安排任务,好好的拍一个mV,做好电影出来后的歌曲宣传工作。
没想到这么快就被老板知道到了。
“老板,你放心,我正要去办呢,等mV下来,我第一时间给你发。”
“好,我等你的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