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周瑜来说,在他得知陈武惨败的消息后,周瑜甚至已经打算直接把陈武押解进京。
毕竟这次惨败实在是太重要了,陈武输了,被困死在永宁城的敌军便有了活路,相反陈武则是带着兵马一路退到了章烨城。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敌军一但出了永宁城,他们可以选择乘胜追击,亦或是奇袭绕后,给周瑜致命一击。
这也是为什么周瑜放弃攻打天井关,只能撤走的原因。
但至于为什么要将陈武还是留在军中戴罪立功,还是因为董袭的重伤。
董袭的身份地位跟陈武相差无几,二人的官职实际上也差不多,如果董袭没有受伤,那此人当然是此番领军统帅的不二人选。
但董袭重伤且昏迷不醒,他显然担负不起这种职责,至于周泰、蒋钦等人,有识人之明的周瑜心里也很清楚,这几个人恐怕担负不起统帅这种职责。
这么一来,在周瑜、陆逊分身乏术,董袭昏迷不醒,周泰、蒋钦难以担负职责的情况下,朱然却是脱颖而出,进入了周瑜的视线当中。
当然了,以朱然的年纪和资历,虽然他在这一场场大战里脱颖而出,甚至还率领兵马孤军深入,搅得南陈翻天覆地,但凭心而论,如果不是确实没有人选,周瑜也不会让朱然担此重担。
而这也是为什么周瑜让陈武留下来戴罪立功的原因,有着陈武在,虽然他犯了大罪过,但能力和资历摆在这里,有他辅佐朱然,虽然不至于说打退敌军,固守章烨城总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话虽然十分婉转,但是传到陈武的耳朵里却是刺耳得很。
毕竟陈武是什么身份,朱然又是什么身份,在此之前二人之间差距甚大,如果是让周泰、蒋钦,或者是现在跟随周瑜的陆逊来,陈武都很服气,唯独朱然,陈武却是不服气了。
论身份,论地位,论资历,论战功,朱然哪一点比陈武强?
但饶是如此,木已成舟,再加上陈武刚刚才惹下这通大的祸端,所以陈武除了有些不服气以外,他倒也没有公开说些什么。
而陆文龙则是眼观鼻,鼻观心,他又不是愚蠢之人,自然看得出来陈武是个什么心态,也知晓陈武心中早已经是不满到极点,但陆文龙也不能说些什么,毕竟说到底他也只是个传信的。
所以在将这些这些事情告知陈武后,陆文龙便也告辞了,毕竟周瑜那边的局势同样不怎么样,而且区别于陈武这边精兵强将很多,周瑜麾下称得上猛将的除了太史慈以外也就剩自己了,所以陆文龙必须尽快赶回去,免得出了什么岔子。
在将陆文龙送走后,陈武长长叹了口气,这其中有不甘,有失落,也有懊悔,但他却没有什么办法扭转乾坤了。
所以他很快便将众将找来议事,同时他也说出了周瑜的命令,那就是让朱然接任陈武,负责镇守章烨城。
此言一出,自然是引得众将小声议论纷纷,而陈武听的这些讨论,他的脸上就更加挂不住了,这些话就好像在抽他巴掌一样,将他的脸打得通红。
也难为他了,早已经是而立之年,在吴国身份尊崇的陈武居然也会有这一天。
而陈武在说完这些话后,他淡淡的说道:“朱然何在?”
陈武一声声音传出,但却没有丝毫动静。
这可让陈武有些气急败坏了,不知道的还以为朱然在那边得了便宜还卖乖,装聋作哑呢,于是陈武再次出声唤朱然出来,只不过这一次声音明显带上了不少怒气。
“末将在。”朱然连忙站起来说道,不过朱然明显还没有从冲击当中回过神来,一直傻愣愣在那边,一直等到陈武喊第二声时,朱然才急匆匆站起来道。
陈武瞥了手足无措的朱然一眼,随后缓缓的走到朱然身边道:“朱将军还请上座,此番你为主帅,章烨城以及章烨城这上万大军便全部交给你了,还请朱将军吩咐,末将定全力以赴。”
朱然确实没想到周瑜会把这重担交到自己身上,即使朱然之前领兵在南陈京畿大杀特杀,掀起不小的波澜,立下了赫赫功绩。
但朱然自己心里还是很有数的,他自始至终都不敢想自己会取代陈武,因为在他身前有周泰,有蒋钦,甚至周瑜那边还有陆逊、太史慈,这些人不比自己有资格?
不过机会既然就在眼前,朱然又不是那犹豫不决的人,只要自己能够守住章烨城,不给周瑜添乱,自己就算是立下大功了,再加上之前大战立下的功劳,等到凯旋回国,自己可就真的要出将入相了。
至于周瑜会输这件事情在朱然看来是绝对不可能发生的,吴国跟南陈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赢的太多,输的太少。
别看现在确确实实是落败了,可问题是输的只是吴国,而不是大都督周瑜,而周瑜面对南陈时,除了有时候必要的诱敌深入而失败以外,其他可是真真正正的百战百胜。
对于周瑜的尊崇,朱然那是一点都不少,所以他不认为陈武的失败就代表吴国失败了,因为在这里,周瑜可还带着兵马据守城池呢。
只要周瑜不输,吴国就不会输!
“既然大都督要本将统帅大军,那本将也不多说什么了,只需要继续坚守章烨城即可,全军小心戒备,等待大都督传信。”朱然淡淡的说道。
众将面面相觑,实际上除了陈武心里有些不满以外,周泰心里也有些不舒服,毕竟他周泰可是堂堂车下虎士的统领,身份那也是相当尊崇。
陈武既然因为大过错而被剥夺统帅之职,那接替他的应当是一个身份地位差不多乃至于更高的人,这个人除了他周泰以外还能是谁?
当然了,周泰也没有这种争权夺利的心思,他只是不服气而已,尤其是让朱然这个年轻人踩在自己头上,让他心里的怨气比之朱然有过之而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