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主力作战舰艇迭代,进度比其他大国海军略慢,东非政府心里其实也很清楚。
莱茵市。
恩斯特躺在沙发上,一边看着现在东非军队的发展汇总报告,一边对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相较于陆军和空军,海军的扩张确实慢了一些。”
“现在既然已经明确了其他国家海军的大致发展情况和计划,我们也可以酌情给海军松松绑。”
“现在英国航母力量是仅次于东非的国家,我们就以英国为蓝本对帝国海军进行加强,再建造三艘新航母,将帝国航母编队扩充到十支。”
弗里德里希皇储揉了揉眉头,叹气说:“一次性建造三艘航母,再加上我们现在正在建设的两艘航母,那就意味着帝国在同一时间里,有总共五艘航母建造,这可真是一个大手笔。”
虽然之前提到了,英国的航母数量并不比东非差多少,但是二者的区别还是很大的。
就以英国服役的几艘航母来说,都不是“专业”航母,大多由其他大型军舰改造而成,就比如英国的鹰号航母,就是由战列舰改造而来,还有用巡洋舰改造的勇敢号。
美国和日本海军航母,实际情况和英国也差不了多少。
反观东非,从第一艘航母开始,从设计到武器配置和建造等方面,都是完全区别战列舰的一种新舰种。
并且根据恩斯特的记忆,去掉了一些画蛇添足的东西,比如舰炮,双层飞行夹板等。
所以,论航母的先进性和专业性,东非绝对大幅度领先其他国家,只不过建造成本也更高,现在一次性建造建造五艘航母,弗里德里希皇储自然心存疑虑,这不仅仅是新添五艘航母,而是五支以航母为核心的作战编队。
对于弗里德里希皇储语气中的不确定性,恩斯特敲着桌面说:“一次性把航母编队扩充到十支,对帝国确实有一定的压力,不过,我认为这种风险是完全可以承担的。”
“毕竟现在的世界局势越来越危险,随时都有可能爆发新一轮的世界大战,因此,提前做好准备,对东非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等到真正开战的时候,再增加生产线,代价只会更大,且短时间里扩充产能,因为配套设施和经验的不足,也会影响战舰生产出来后的性能需求。”
战争爆发后,军事工业就会从卖方市场进入买方市场,在和平时期,为了争夺有限的军事订单,各个造船厂会尽可能的压低价格,从而吸引海军的订单,同时市面上的原材料,包括钢铁,发动机,通信零部件等价格也维持在正常水平。
而开战后,钢铁等原料的价格必然上涨,工人工资也要增加,届时想新建军舰,必然会付出更高的代价。
所以,东非现在悄摸摸的完成海军的扩张,是一种降低成本的好办法,这里悄摸摸的完成海军扩张,并不是为了防止其他国家窃取情报和引起他们的警惕,而是为了防止市场上的奸商,趁机抬价。
这就像一个地区的工资一样,即便得到了普遍提高,却未必就真是福利,商人会摸清当地购买力后,把他们的商品价格也涨上来。
恩斯特说道:“就像我们莱茵市,虽然收入水平在全国算第一梯队,可物价也在第一梯队,可是隔壁新法兰克福的同一种商品,价格可能就更低。”
“所以,海军现在建造更多的军舰,绝对比战时再临时抱佛脚,成本更低。”
“当然,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未来帝国会加入战争中,否则维持庞大的舰队就会得不偿失。”
对于东非是否会加入战争,弗里德里希皇储不敢打包票,可心里也是基本断定是大概率事件。
他说道:“这样一看,帝国现在把海军的实力提升上来,确实更加重要,而且,除了海军主力作战舰数量提升以外,海军人员的培养,也要加大投入。”
“新增加五支航母编队,人员也要大量增加,并且想要确保他们的战斗力,就要提前训练。”
恩斯特点点头说:“海军人员的训练,可以立刻执行,现在军队的技术性大大提升,不管海军,还是空军和陆军皆是如此,尤其是海军和空军两个技术性兵种,人员培养的难度更大且周期更长。”
“不过,相较于海军,帝国空军和陆军人才培养上,我们的条件更加成熟,只要操作得当,其他国家就很难摸清我们的底细。”
“海军军舰体量大,且分布在沿海,实战训练也需要出海,很容易被其他国家探查到,这也是我此前,对海军主力军舰建造持谨慎态度的主要原因。”
“而空军和陆军,我们完全可以在帝国的内陆完成扩张和训练任务,并且通过军事禁区的划分,就算我国普通人都很难察觉具体的发展情况。”
东非国土面积广阔,并且有大量远离人口密集区的地方,可以成为东非的军事区域,从而让其他国家情报人员,很难搞清楚东非空军和陆军的虚实。
这一点上,苏联能做的比东非更好,毕竟苏联的国土面积比东非更大,且更加地广人稀,所以,想搞清楚苏联的军事工业部署,对于其他国家情报人员来讲,难度是很大的。
更别说苏联对人口的管控力度也比东非要严格,东非作为自由市场国家,人员流动性很强,而苏联的人员流动性就差许多。
同时,苏联还有一个让人闻风丧胆的“契卡”,这让苏联的情报获取工作更加难以开展。当然,除了苏联以外,在军事保密性上做的最好的国家,东非应该能排的上号。
弗里德里希皇储分析着说:“现在各个主要世界大国,都在按照各自未来的战略规划发展军队,不过,军事保密工作做的最好的三个国家,应该就是苏联,日本和我们。”
“苏联的很多军事工业数据和军队内部情况,基本很难获取,除了苏联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以外,现在苏联的政治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如果不是为了发展工业,想从苏联获取情报的可能性只会更小。”
因为被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世界“包围”的原因,苏联的政治和社会是比较封闭的。
当然,这也有一定的合理性,当年东非弱小的时候,也搞过闭关锁国的发展策略,这让东非在殖民地时期,极大降低了在国际社会上的存在感,从而获取了宝贵的发育时间。
等东非发展到一定体量后,其他国家反应过来时,也已经拿东非完全没有办法,所以,现在苏联的封闭,反而是一种优势。
但是,苏联又不可能完全封闭,就比如苏联的这两个五年计划发展期间,因为本土高端人才的缺乏,还有技术上的不足,所以苏联只能从西方雇佣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帮助苏联发展本国工业。
而这些人员到苏联工作,并且亲身参与了苏联许多重要工程的建设,这必然会造成苏联情报的外泄。
就比如苏联在哪里建造工厂,交通如何规划,重要资源分布等等,这些情报一定会有很大的流失,并且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
苏联和当年的东非可不一样,从这个国家诞生之初,他就吸引着世界其他各国的关注,西方世界更是盯死了苏联的方方面面。
而当年东非,说句难听的,即便东非称霸整个东非高原时,面积已经接近百万,世界上绝大多数人估计都没有听说过这个殖民地的存在。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道:“如果不是人才和技术上不得不依赖外国人,苏联肯定会更加封闭,而现在,苏联在后方建设的一些新工厂和军事设施,我们就很难搞清楚。”
东非和苏联一样,是世界情报工作做的最好的国家,所以,东非都搞不清楚苏联后方的军事工业发展情况,其他国家想要通过间谍做到这一点只会更难。
当然,苏联的战略大后方并不是东非情报工作的重点,毕竟苏联和东非的关系,不算太紧张。
世界上真正对苏联情报工作比较上心的,只有两个国家,也就是苏联的死敌德国,还有对苏联远东充满觊觎的日本。同样的,苏联对这两个国家的情报工作优先等级,肯定也放在最靠前的位置。
弗里德里希皇储说:“德国和苏联之间的谍报工作开展,必然是最激烈的,因此,在对苏联的情报上,德国或许比帝国更清楚。”
恩斯特自然也这样认为,不过他在心里想到,这个时空里,苏联某种程度上也算因祸得福,前世因为德国战败,被限制发展军队的原因,德国可是和苏联有不少合作,而这显然为日后德国入侵提供了一些便利。
毕竟,德国和苏联合作,就容易让德国人接触到苏联的一些高层,和苏联比较敏感的地方,如两国军事技术的交流所在的地点,可能就是苏联的某些重要研究所,或者是某军事禁区。
还有德国军事顾问和教官对苏联军队的培养,也容易让德国人摸清楚苏联的一些弱点。
而本时空里,德国就少了这些机会,反而让苏联更容易虚虚实实,模糊其真实国力。
弗里德里希皇储接着说道:“然后是日本,日本的情报工作甚至可以说有些病态,他们此前很多军事发展,就捂的很严实,让其他国家难以琢磨,这也给了我们不少启发。”
德国前世军事发展可以说是最严密的,为了悄悄发展军事,可谓计谋百出,瞒天过海,但是,本时空里因为没有战败的原因,德国的军事发展,自然也就不用像前世一样,各种掩人耳目。
这样一来,前世的轴心国里,也就只剩下日本在发展军事力量上喜欢藏着掖着。
日本虽然不是战败国,可它却享受到了这种待遇,尤其是受到几乎在远东有利益存在的国家,包括英国,美国,苏联和东非,这四个国家都不希望日本在远东一家独大。
日本政府深知其最终目标——征服远东帝国和称霸亚太,会与英美等国的利益发生直接冲突,并且近些年来日本实力的上升,就已经让英美等国感到了严重的焦虑。
所以,日本在军事发展上,就更加善于伪装和隐藏,从而示敌以弱,避免过早刺激对手,为未来开战打下基础,做到出其不意。
日本政府必然会考虑到公开扩军会立刻引发美国,东非的对等反应,导致这些国家也开足马力造舰,这是日本最不愿看到的,隐秘发展旨在争取一个“时间差”,在日本获得局部绝对优势时再图发难。
所以,日本在二战前的军事发展之所以显得“隐秘”,完全是采取的一种精明而狡诈的战略。
可惜,日本再狡诈也瞒不过恩斯特,从始至终,日本都没有脱离过东非的监视。
恩斯特评价日本说:“日本这个国家的智慧,超过很多欧美国家,如果德国,苏联也学习日本这一套,或许就会给世界带来更多的麻烦。”
虽然恩斯特嘴上说的大义泯然,可是实际上东非在他的操纵下,拿的也是这种军事发展剧本,海军方面不太好施展,可东非的陆军和空军,事实上已经成为世界最庞大且最强悍的军队。
也可以说,东非在军事发展战略上拿的是德国前世的剧本,就比如前世德国为了发展空军,利用民航业作为掩护,从而开展飞行员培训,利用民用航线来侦查其他国家的战场地形,炮兵阵地等军事机密。
而东非在八五规划期间,大力发展航空工业和民航工业,自然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在陆军方面,东非也借鉴了一些德国前世的经验,比如重点培养军事骨干,提前创立隐秘军事框架,从而让东非在战时,能够迅速实现军队的扩张。
当然,东非秘密发展军事的条件远比前世德国要好得多,毕竟东非本身就独立于欧洲之外,基本上除了英国和美国以外,世界上很少有关注东非军事发展的国家,而且美国和英国对东非的关注点,也主要集中在东非海军发展上。
毕竟东非和英国,美国之间的利益冲突主要来自于海洋,围绕大西洋和印度洋两片海域展开,英国担心东非对其印度洋殖民地还有西非的众多殖民地图谋不轨,而美国则完全是出于和东非在大西洋的市场竞争。
美国和英国都是海权国家,他们的关注点也就集中于东非海军,而忽视东非空军和陆军的力量。
除了英国和美国以外,其他国家对东非反而不太重视,以日本来说,虽然日本将东非视为潜在对手,可他们对东非的关注点集中于太平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