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可不,之前的官府简直不是东西,各种赋税压的喘不过气来。”
“人头税,徭役税,甚至太守过生日还要收税,更别说皇帝老儿一些杂七杂八的杂税,老百姓怎么可能活的安生。”
李行愤愤不平道。
之前那惨无人道的日子,李行可是深有体会,不说那天灾,天灾这种东西无法避免。
光是赋税已经让这些勤劳的老百姓,只能勉强活着,根本没有抗风险能力,稍微有些变故,就只能低价卖地卖房,然后委身于地主,豪强之类的,当牛做马,生生世世当奴隶。
李行也是因为这样,才背井离乡,当了流民,最后投靠太平道。
可以说自从太平道崛起,冀州就迎来了青天大老爷,就算不是投靠太平道,只要在太平道麾下,老百姓的日子都还挺不错。
李行则是觉得跟随这样的圣主完成那盛大理想也不错,太平道的教义,李行深度认可。
“是啊,上次镇上赶大集,我和秀儿也去了,那盐甚是便宜,之前要三百钱一斤,现在只要五十钱,要不然为娘也无法下定决心买。”
“自从太平道把持盐的营生,盐的价格就不再居高不下,不然啊,普通老百姓只能买私盐。”
年迈的老母亲笑道。
私盐是杀头的罪,可奈何利润高啊,再加上官盐昂贵无比,而且质量层出不穷,老百姓自然会选择私盐。
有市场之后,这些私盐贩子,为了高额的利润愿意铤而走险,自然成了一条稳定的利益链。
自从太平道拿下冀州的渤海郡章武县以及巨鹿郡的堂阳县,取得了海盐以及池盐的产地,能够完成对盐的自产自销之后,太平道就将贩盐给死死握在手里,敢贩卖私盐的死罪一条!
在太平道大力打击之下,私盐远没有之前猖獗,而且太平道定价公道,狠狠的冲击了私盐市场,既然官盐便宜又好,为什么还要买私盐!
于是大家纷纷都购买官盐,让盐的收入成为太平道的稳定收入来源之一。
“母亲,现在可千万不能买私盐,上头抓得紧,被抓到,后果极其严重。”
李行听到私盐两字之后,立马出声道。
“官盐便宜又好,谁都不会去买私盐。”
年迈的老母亲笑吟吟道。
“那就好,听说村上开了一家太平馆?”
李行打听道。
“最近才开设的,听人说,这是试点,先在重点村落试着开办,娘亲也不知道什么意思,反正是好事就对了。”
“大贤良师推行的政策都是惠民,对老百姓是极好的,真是仁君也。”
年迈的老母亲说道。
一旁的妻子也附和点了点头,之前的日子简直就是担惊受怕,下一顿没有着落。
自从张角入主冀州后,什么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就连她这种丧夫的,还能嫁到这种好人家,她知道也有大贤良师的功劳在里面。
大贤良师从未要求老百姓记住自己的好,可老百姓还是打心底没有忘记大贤良师的恩情。
对于太平馆的政策,李行也略有耳闻,听说里面坐镇的郎中,收费很低,村里的老百姓几乎都能看得起病!
药材之类的也是远低于外面,好似大贤良师会对这种地方有补贴,李行也搞不清楚真实情况。
但不管如何都是好事,之前那世道,天天饿着肚子,别说看病,死了都不知道。
如今连生病的代价都变低不少,农民都生的起病!
只希望如此仁政能够推广下去,而不是只在重点村落执行。
让天下的老百姓都能看得起病,治得起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