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工匠仍然对庆修的说法不是很赞同。
“这蒸汽机打造起来,每一部分的配件要求都是无比苛刻,个别地方的精准差别甚至不可超过一个头发丝,绝对不是普通的铁匠或者工匠能打造出来的。”
“几乎是每一部分的零件都得需要我等反复琢磨雕刻才行,仅仅是这一面需要的时间就节省不了。”
庆修自然是明白这个道理,并且他眼下最头疼的就是这件事情。
这些参与蒸汽机制造的工匠们几乎都可以称得上是万里挑一的顶级工匠,还有不少是从庆修的工造房一点点培育出来的。
要是让他们把时间消磨在这个上面,那当真是天大的浪费。
他稍稍一想,心里忽然浮现出了一个绝佳的办法。
“如果把这些繁琐重复的工作,全部都转移出去,只由你们来制作较为复杂的关键部分是否可行?”
外部的工匠不但数量多,而且时间和成本也会更少,如此一来也同样能起到压缩成本的作用。
工匠们听了庆修的话也着实考量一下,但他们很快便觉得这个方法似乎有些行不通。
蒸汽机零件锻造都是颇为麻烦的工艺,而且精度等要求极高。
至少他们不相信外部的工匠能打造的出来。
庆修却笑道:“各位,纵然锻造起来颇为不易,但是扩大范围,放眼整个关中甚至是连同中原地带,总会有一些技艺高超的工匠能锻造得了。”
“到时候你们只需专门分出一些人来检查这些由外部锻造的零件是否合格,岂不是要比直接锻造更加节省人力和物力?”
听庆修这么一说,众人当场恍然大悟。
如果按照他的方法来,原本需要十多个人才能完成的,只需要分出一个人专门做检查便可以完成,更不用提因此减少了时间。
庆修心下大概计算过,这蒸汽机中虽然需要的部件近千,但其中需要特别高度精细工艺的也不过几百种。
其他部分倒是可以尽可能降低材料强度和成本工艺,而且并不会影响蒸汽机的耐用程度。
念及至此,庆修心下顿时便有了一套可行的计划。
若是分配得当,他倒是有信心能够把目前的成本降低三成。
而且还可以顺带养活一大批工匠或者铁匠,如果这些人手艺精进的好了,说不定还能培养出一些水平够高的工匠。
如今以庆修来看,这蒸汽机已经达到了他所希望的程度,至少目前看来已经可以初步投入大规模使用。
并非是庆修急着让其投入使用来收回一些成本,而是他急需用蒸汽机来开采深层煤矿。
尽管朔方和云中这两片区域仍然有浅层煤矿提供,但那都是庆修不计代价运输进来的,如此才能维持他的极高需求。
长久如此自然不是办法,如今蒸汽机可以投入使用,便是时候考虑进一步开采深层煤矿了。
浅层煤矿迟早都得挖的干净,按照现在这样的进程用下去,最多再一年就要彻底用干,庆修如何不能提前做准备?
……
蒸汽机初次测试使用,虽然并不是大规模公开,但是那些亲眼所见的外国人以及村民们对外口口相传,这消息很快也是不胫而走。
很多人也都从这些只言片语中得知了如今蒸汽机的情况,这种完全不需要任何外接动力就能自行行动的机械,听起来就让人觉得新奇。
一时间民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庆国公又搞出来了新型机械,个别甚至还谣传是庆国公在那所谓的蒸汽机里面添加了什么稀奇古怪的法术。
虽然在此之前庆修曾经在李二和群臣面前展示过蒸汽机,但并没有大规模面向世人,因此民间的了解程度极小,听到这名字还一脸的陌生,根本不知道此物到底是什么。
但是李二和朝廷群臣则清楚,既然已经名声大噪到这一步,就说明庆修的蒸汽机已经到了完全可以正式投入使用的程度。
李二出于好奇则第一时间差人前往庆国公府打探,而后者给予他的回应也十分简单。
他请李二在三天之后,召集群臣于长安城外的东郊聚合,好好看看如今他已经将蒸汽机进展到了何种程度。
并且他声称,这次蒸汽机必然会让李二大开眼界。
除此之外便再无多言。
李二当然也不废话,既然庆国公如此承诺,他立刻便下令三天之后的早朝取消,群臣同他一起前往长安城东郊观摩庆修展示蒸汽机。
不但召集群臣,他还大肆发布告示,通告长安城内外的百姓到时务必准时聚集,大家一同观看!
这消息传播开来便马上引起长安城的百姓们轰动,显然他们也对此物极其好奇。
虽说不知道什么是蒸汽机,但此物是出自庆修之手,他们当然也得好好观摩一下这东西到底有什么玄机!
李二早就已经迫不及待,这三天的日子他几乎是数着时辰等待。
到了第三日,他特地起的比往常还要早,第一时间赶往东郊。
虽然其他大臣来的也不算晚,但看到庆修早早就位他们也着实震撼。
由此可见李二究竟是对蒸汽机重视到了什么程度!
“诸位,来的还算早暂且歇息一会儿,庆国公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带蒸汽机来!”
李二示意大家先行休息,并且还派人在这附近打探一下庆修是否早就已经将蒸汽机安置好。
不过出乎李二意料的是,这里并没有任何机械留存摆放,甚至连一些准备的场地也没有。
他还以为庆修早就已经在这里布置好,可现在看来,好像这里并没有做什么准备。
要不是庆修早就通知安排好,李二甚至以为庆国公会放自己的鸽子。
既然庆修早就有所安排,他当然也不介意多等一会。
因为今日并不是上早朝,所以李二也并没有吩咐官员们多加注意礼仪,并且还安排座椅让大家休息。
随着时间推移,地方的百姓也都如期赶往,直到临近晌午,这东郊竟然密密麻麻的挤满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