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谈会上。
安永华热情洋溢欢迎许得生一行道:“许总,还有诸位……你们不辞辛劳远道而来,我代表静州市委、市政府,对大家的到来表示欢迎!静州一直致力于打造优良的投资环境,特别欢迎像贵公司这样实力雄厚、目光远大的企业前来投资兴业!今天,我将我们罗市长、招商局的董局长,还有税务局的相关同志都叫来了,你们有任何想法、需求、甚至是顾虑,尽管直言,我们定会全力以赴,解决你们的问题!”
许得生赶忙起身,脸上堆满谦逊笑容道:“安书记,您真是太客气了!我们对静州的发展前景,很是看好。这次,我们也是带着满满的诚意而来,当然,是希望能在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上大展拳脚,为静州的经济建设,贡献我们的一份力量。”
就是在这次座谈会上,许得生详细介绍项目的规划,从厂区的选址、建设规模到生产线的布局,再到未来的市场前景,讲得条理清晰,头头是道。
安永华和一帮手下听得频频点头,不时插话,询问一些细节问题,许得生都一一耐心解答,展现出极高的专业素养和诚恳态度。
在谈到项目落地可能面临的问题时,许得生抛出最大的难题道:“安书记,由于我们建材企业,需要占用的场地较大!而且,我们的产品都是建筑材料,若销住外地的话,可能水运成本更低!因此,我们希望能得到静州的帮助,规划一处靠近长江边的厂房,这样,将大大方便我们的产品运出去。”
当然,许得生的真正目的,还是想靠着长江边的便利,从西江省偷运生产材料过来。
只是,安永华现在,哪知道这其中潜藏的真正目的?
他见对方虽有要求,但并不过分。
当即,便微微一笑,胸有成竹保证:“许总,这没问题啊!你们提出的条件,我们静州一定会想办法满足你们!!”
接着,他扭转头,吩咐身边的静州市长罗志敏和招商局长董希平道:“志敏、希平,你们也听到了吧?许总的项目,选择落户我们静州,条件就是要靠长江边,同时占地面积要稍大一点?这些要求,我觉得不算过分吧!……你们呢,应尽快组织相关部门,就这事为开辟绿色通道,尽快在长江边给辟块工业用地出来,供许总的企业使用。”
罗志敏和董希平怎敢驳安永华的面子?当即两人便点头应道:“好的!我们马上落实此事,确保用地之事,尽快完成!”
许得生见安永华如此好说话,心中暗喜,当场,也是万分感激道:“安书记,想不到,这场地问题,立马就能解决!我们也一定会加快项目推进速度,争取早日让项目投产。”
当然,在这会上,双方就项目的优惠政策、税收减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探讨。
安永华承诺,会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给予项目最大的支持,让企业能够轻装上阵,快速发展。
有了安永华的亲自过问和大力支持,许得生的项目从立项征地,再地到平整地块,以及架设钢构厂房,每一个环节,都进展得异常顺利。
原本预计需要三个月,才能完成的前期筹备工作,在静州市政府各部门的高效配合下,仅仅用了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全部搞定。
许得生身在天际城,通过自己手下发回来的照片,看着眼前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钢构厂房,心中对静州的速度和效率,倒是暗暗佩服。
当然,他也深知这一切看似顺利的背后,是朱领导那层关系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当然,在这过程中,他也按照董易青的指示,在企业落地的过程中,与安永华手下的那些具体办事的副县长、项目办主任等人员打得火热。
他不时让手下,给这些人送些礼物、请吃饭,将他们牢牢地拉拢到自己这边,以便工厂投入生产时,这帮人在自己从西江购入粘土材料时,能睁只眼闭只眼,给予一定的便利。
……
而在许得生筹划在静州投资建厂的同时,董付云已率领天际城联合调研组抵达浙阳省,开展抗旱救.灾、扶贫及乡村.旅游等专项调研工作。
董付云与路北方渊源颇深,两人不仅熟悉,甚至可以说,路北方就是他董付云重点培养的得力干将。
当然,此前董付云对路北方的了解,多是通过工作汇报或是政务材料,他知晓路北方在浙阳政绩斐然。
但是,这家伙到底搞了哪些工作?呈现在眼前会是什么样子?
董付云这心中,仍存有一丝好奇和期待。
此次,工作组所到之处,董付云的感受,却是让人十分惊艳和敬佩。
他带队走访浙阳长阳、盛州、湖阳的多个地市的乡村、旅游点、以及平平无奇的乡镇,发现路北方主导的各项工作,均体现出鲜明的务实作风。
一是扶贫与抗旱救灾方面,建立了快速响应机制,确保了农民的利益不受损失;
二是农业扶持领域,通过培训新农人、发展庭院经济,实现了“技术赋能”,为农村的可持续发展筑牢了根基。
更令人瞩目的是,路北方尝试将部分地区的乡村旅游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构建起了“精准.扶贫+乡村发展+文旅融合”的三维发展体系,形成了一套可复制推广的乡村.振兴样本。
……
董付云回到天际城后,自然就一路见闻,撰写成一份详尽而深刻的报告。
这报告,由蒋文山,汇报给了中枢内的领导。
领导看了这报告,脸上满是赞赏之色,并当场夸奖道:“好!很好啊!蒋主任啊,你给记着,在明年召开会议的总结文件中,你得着重提一下浙阳搞乡村振兴的经验。这样,可以号召其他地区多向浙阳学习,共同推动乡村振兴事业的发展。”
蒋文山连忙点头应道:“没问题!我在起草这文件时,一定会将浙阳抗旱保粮经验,以及乡村.振兴的先进做法,写进去,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蒋文山在记下领导的指示后,准备告辞走人。
不过,就在他准备走出领导办公室的大门时。
领导喊住了他:“对了!文山!你等下。”
“领导,还有事?”
“我看这浙阳长阳、湖阳的乡村旅游,确实搞得还不错!昨天有家媒体刊发的通稿,‘秋阳下的浙阳村庄’系列摄影作口,就挺好的!要不,你最近安排下,我到浙阳走一圈?亲身体验一下那里的美丽风光,看看这扶贫成果到底怎么样?。”
蒋文山听说领导要出行,当然就满口应道:“这没问题啊!当下的浙阳乡村,正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那田地里,有金黄的稻谷,在秋风中翻起层层稻浪;那山上,有火红的枫叶,似燃烧的火焰,点缀在青山绿水间。而且长阳、湖阳等,不仅自然风光秀丽,扶贫工作成效显着,很多贫困村都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了脱贫致富。您去实地考察调研啊,既能欣赏美景,又能深入了解基层的扶贫工作,可谓一举两得啊。”
”那好,你就去安排吧!”
“不过?”蒋文山准备回答时 ,却突然想起什么似的,突然话锋一转,语气中带着一丝犹豫:“好像,还?……”
“怎么啦??”领导看着蒋文山皱眉,忙着追问:就这事,有难度?
“不!不!”蒋文山见领导望着他,一边挠头,一边也不知该说,还是不该说。最后,只得咬牙道:“就是……我听付云说,最近他们省委.副书记路北方,去非.洲去了!可能无法陪同您考察。”
“啊?他去非洲去了?去非洲干什么?他前几天不是还在搞丰收节的嘛?”领导闻言一愣,心中不禁有些失望。
“付云说,他搞完丰收节就走了!具体事务,我没问他。”蒋文山连忙解释道。
领导见蒋文山说得笃定,知道这路北方确实不在湖阳。
若路北方不在,他觉得此时去湖阳,便有些扫兴了。
当即,领导喃喃道:“若是路北方不在,那就算了!等他回来,你再安排个时间吧!到时候,我再去去浙阳转转,看看那里的美丽风光和扶.贫成果。”